槟榔到底该不该禁?
迄今为止,全国已有多地要求下架槟榔制品。
文 | 河西
9月19日,四川营山市监局要求全市立即下架槟榔制品。9月20日,江西省南昌市市场监管局下发《关于加强槟榔制品监管的通知》,对全市市场监管系统提出三项要求:首先要明确监管要求,全市食品经营者不得将槟榔制品作为食品销售,对发现经营者误导消费者,销售标签标示不符合要求的槟榔制品等违法违规行为予以查处。其次要加强宣传引导,目前各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对辖区内的食品经营者展开告知提醒工作,要求食品经营者进行自查,自行下架销售的槟榔,如经告知提醒后,仍然将槟榔作为食品销售的经营者,将会依法依规进行查处。
而早在今年5月,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习水市场监管”公众号上发布了槟榔致癌相关文章,并表示:“请广大经营户自觉下架处理,我局将按照相关法律和政策要求,近期内开展专项清理行动,对相关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查处。
迄今为止,全国已有多地要求下架槟榔制品,这样密集的出台禁售槟榔的要求也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关注和热议。
不过对于之前9月15日浙江义乌要求商家下架槟榔的新闻,义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监管科相关人士接受采访时则表示:“我们没有接到在全市下架槟榔的说法,而是要把槟榔当成‘槟榔制品’来销售,不得按照食品来销售。且要分区域售卖,槟榔不能跟食品混在一起售卖。”
目前,在义乌的各家便利店中,还有不少在售卖槟榔。在几家义乌市便利店中,一部分表示暂未接到槟榔下架的通知;一部分表示接到了通知,但是目前还有售卖。
槟榔原产于马来西亚,中国主要分布在云南、海南及台湾等热带地区。槟榔又名大腹子、宾门、橄榄子,棕榈科槟榔属植物。
嚼食槟榔能提神醒脑,槟榔是继烟草、酒精、含咖啡因饮料之后世界上最常见的第四类精神活性物质,槟榔果实中含有丰富的多种生物碱,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槟榔碱和槟榔次生碱。槟榔碱具有伪胆碱反应,能使人体产生面部血色、身体发热、轻微出汗等反应。另外,槟榔碱能模拟交感神经的作用,带来欣快感、舒适感等主观感受。
《史记》记载,汉武帝兵征南越,以槟榔解军中瘴疠,功成后建扶荔宫于西安,广种南木,槟榔入列。
《红楼梦》第六十四回,贾琏借故进宁国府巧遇尤二姐,便无话找话说:“槟榔荷包也忘记带,妹妹有槟榔,赏我一口吃。”可见贾琏和尤二姐都爱吃槟榔。
南唐后主李煜、乾隆和嘉庆皇帝都爱吃槟榔,两个用来装槟榔的波斯手工和田玉罐是长寿的乾隆一生挚爱。嘉庆则曾在折子上御批:“朕常服食槟榔,汝可随时具进”、“惟槟榔一项,朕时常服用,每次随贡呈进,毋误”。两折今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清代兜售槟榔的小摊贩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槟榔有一定的药效,槟榔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有益物质,我国有225个药品含有槟榔。传统医学认为,槟榔具有“杀虫,破积,降气行滞,行水化湿”的功效,曾被用来治疗绦虫、钩虫、蛔虫、绕虫、姜片虫等寄生虫感染。由槟榔与乌药、人参、沉香组成的四磨汤主治“七情气逆,上气喘急,妨闷不食”。
但同时,槟榔又有较强的致瘾性,经常嚼槟榔,除了严重损害牙齿,导致牙齿变红变黑,甚至提前脱落外,还有很高的致癌风险。早在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就已经将槟榔认定为一级致癌物。在土耳其、新加坡、阿联酋、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被认定为毒品,并被众多欧美国家禁售。
吃槟榔的人医学研究发现咀嚼槟榔令口腔癌的风险上升8.4-9.9倍,槟榔果中的槟榔素和槟榔碱具有潜在的致癌性,槟榔的花、藤都含有致癌物质,这些物质包括槟榔生物碱、槟榔鞣质、槟榔特异性亚硝胺和活性氧等。美国和日本曾用槟榔提取物进行实验,发现会导致鼠类癌变。
世界上槟榔消耗最大的国家是印度,该国的口腔癌发病率居世界第一位。居世界第二的是巴布亚新几内亚,该国接近60%的居民咀嚼槟榔。中国台湾地区也是咀嚼槟榔成风,每10万男性居民中就有27.4例口腔癌患者。医学界已发现槟榔与咽癌、喉癌、食道癌等有明显相关。2018年4月14日,湖南湘雅医院官网发文称,在口腔颌面外科46病室,现50位住院患者有45人患口腔癌,其中44人有长期、大量咀嚼槟榔病史。
有鉴于此,国内对于槟榔的危害也开始有更深入的认识。2017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槟榔果列入了一级致癌物;2019年,湖南省槟榔食品行业协会要求湖南所有槟榔生产企业从该年3月7日起停止国内全部广告宣传;2020年,最新版的《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取消了“食用槟榔”的类别;2021年9月17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通知,要求自即日起,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
2022年9月10日,内地男歌手傅松因长期嚼食槟榔患上口腔癌医治无效去世,年仅36岁。他的朋友写信悼念他时说:“希望他走了,他在另一个世界,没有槟榔,没有痛苦,没有癌症。”
2021年,傅松因面部肿物被诊断为口腔癌,遂入院治疗。他也发了Vlog分享自己的抗癌经验,接受了一年的治疗,但病情没有好转。
他很痛苦,希望自己最大的幸福是晚上的伤口不痛,他能睡得很好。此外,他拍摄的短片还建议喜欢嚼槟榔的网友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尽快离开槟榔。
患上口腔癌的傅松这一事件引起比较大的关注,应该也对近期各地纷纷出台禁售槟榔的要求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傅松出生于湖南常德,平时很爱嚼槟榔。湖南是中国重要的槟榔生产省份,中国槟榔产业产值已近千亿元。
在中国,如果有的地方禁有的地方不禁,那么禁止的区域,有的食客通过网络等其它方式也一样能获得槟榔,禁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形式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所以迫切需要国家有关部门作出统一的规定,统一认识,使得国内的生产、销售有法可依,这样就可以有效杜绝浙江义乌这样比较混乱的情况,让消费者能够放心、安心。
相关阅读:
多地下架槟榔 千亿产业卷入致癌漩涡(中国新闻周刊)
一位爱嚼槟榔的年轻人过世了。9月12日,微博广场上开始热议36岁歌手傅松于两日前因患口腔癌病逝的消息。一条傅松在6月拍摄的短视频广为流传,他在视频里说,“我只是想用我的经历告诉大家,槟榔真的很可怕。” 短短几天内,与“36岁歌手傅松因口腔癌去世”话题相关的微博就得到超过2.5亿的阅读次数。
几天后,包括浙江义乌、四川成都、四川南充等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陆续要求当地的食品经营者“不得销售食品包装和标签标识的槟榔及槟榔制品”,也就是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不应再按食品对槟榔进行监管”的要求逐渐在各地得到严格执行。
实际上,槟榔产业的去食品化监管已经持续了一年。2021年9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槟榔制品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依据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不应再按食品对槟榔进行监管”。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槟榔研究中心主任吉建邦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一年以来,社会对槟榔产业消极认识增多,槟榔加工产业也在下滑,“当前的槟榔加工产业走向还处于探讨阶段”。
在医学界,咀嚼槟榔会导致癌症的结论有众多研究支撑,中华口腔医学会更是在近几年不断号召公众远离槟榔。与此同时,槟榔已经发展为湖南湘潭和海南的重要产业,规模发展至千亿级,从业人数达到百万级。
青年学者曹雨在2022年6月出版了《一嚼两千年》一书,该书梳理了槟榔在中国两千年来的流行史。在书中,曹雨说:“如何在维护公众健康和发展经济中间找到一个妥当的平衡点,是摆在政策制定者乃至当代中国人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2021年10月4日,海南定安县龙湖镇,农户在一处槟榔收购站挑拣槟榔青果。图/视觉中国“槟榔致癌”之争
中国医学界对槟榔导致的口腔病变进行系统性研究,始于1980年代。
1984年,现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科主任、湖南省口腔医学会会长的翦新春在门诊遇到一对姐妹,她们张口困难,口腔粘膜发白,诊断结果为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SF)。这对姐妹从事槟榔生意,每天都会嚼食槟榔。次年,翦新春在《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附二例报告)》一文中提到了这两个病例,称“到目前为止,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的原因还不清楚……也可能与咀嚼槟榔有关”。
当时,丹麦口腔病理学家Jens Jørgen Pindborg到湘潭进行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考察,他提出,咀嚼槟榔可引起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根据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医学教授凌天牖等人在1993年发表的论文《335例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的临床分析》,1985年10月至1987年10月,在湖南省卫生厅的支持下,湘潭市口腔粘膜防治协作组对湘潭市11046人进行调查,共发现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335例,并且这335例患者都有咀嚼槟榔的习惯,证实了Pindborg的观点。
到了1989年,在论文《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的临床研究》中,翦新春等人通过调查指出,经常嚼槟榔的人患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的风险远高于他人。此后,医学界有关槟榔与口腔病变之间关联的研究越来越多。
2003年8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下属机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在搜集印度、巴基斯坦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篇研究报告,以及邀请16位专家研讨后,正式认定槟榔为一级致癌物。2017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致癌物清单时,也将槟榔果列入了一类致癌物。
中日友好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一位医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槟榔之所以会导致口腔癌,是因为槟榔中的槟榔生物碱、槟榔鞣质、槟榔特异性亚硝胺和活性氧等活性成分和代谢产物有细胞毒性、遗传毒性甚至直接致癌性。另外,咀嚼槟榔的过程中,由于槟榔中粗纤维较多,可能刺伤口腔、牙龈,堵塞牙缝,甚至引起发炎,导致口腔粘膜纤维化。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是一种癌前病变,可恶变为口腔癌。
上述医生说,近几年,许多研究论文显示口腔癌患者中咀嚼槟榔的比例非常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于2017年发表在《中国牙科研究杂志》的一篇论文显示,2006年至2016年,长沙5所医院就诊的口腔癌患者共有11882人,其中咀嚼槟榔者8222人,占口腔癌患者的69.20%。
在槟榔是否致癌这个问题上,槟榔产业从业者的想法与医学界截然不同。
湖南省槟榔食品行业协会会长杨勋曾在2018年向媒体提供了一份《关于对“槟榔致癌”的不同意见及情况说明》,其中写道,当初世界卫生组织认定槟榔为一级致癌物的报告是以南亚、东南亚及中国台湾地区的情况为基础做出的调查统计和结论,并未在湖南采样,以这个报告来说湖南槟榔也致癌是站不住脚的。杨勋认为,嚼食湖南槟榔与患口腔癌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多次致电杨勋,杨勋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一位海南槟榔种植企业负责人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已有的科学研究,基本是在说长期过量食用槟榔会导致口腔粘膜病变,“但是直到现在,槟榔的致癌机理还没有弄清楚,如果真的把槟榔的致癌机理弄清楚了,能确认槟榔致癌,我们也不愿意再去从事这个行业了”。
吉建邦是海南省槟榔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在他看来,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槟榔咀嚼块、鲜槟榔果等槟榔制品列入一级致癌物,是基于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2021年1月《柳叶刀·肿瘤学》杂志发布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为槟榔碱“可能对人类致癌”,是基于细胞实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临床研究结论”。吉建邦认为,当前,对于槟榔的基础性、系统性科学研究还不深入,槟榔产品食用过程有害物质对人体造成的损伤原因、损伤途径、损伤物质量效关系不清楚。
对此,前述中日友好医院医生认为,目前对于槟榔致病原因的科学研究,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和分子生物实验都有,再加上流行病学方面的调查,对槟榔致癌的研究能够形成循证医学的证据链。
湘雅医院口腔科副主任、湖南省口腔医学会副会长蒋灿华曾表示,癌症的发生是多因素导致的结果,目前槟榔致癌的病理机制尚不明确,“为什么得口腔癌、怎么得的口腔癌,全世界都没有解决。但是槟榔致癌这个是肯定的”。
尽管医学界与槟榔产业界尚未就“槟榔是否致癌”达成一致,但公众实际已逐渐形成“嚼槟榔不利于健康”的普遍认知。
在写作《一嚼两千年》之前,曹雨在田野调查中接触的大量受访者都表示了解槟榔是致癌物,“基本上是一个共识”。许多人对曹雨说,自己了解槟榔是致癌物的渠道是“在电视上看到有关报道”或者“在手机上阅读到有关文章”。
曹雨在2020年11月19日至2020年12月1日之间发起了“槟榔认知程度调查”的在线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90份,在对槟榔的认知上(多项选择),有64.4%的受访者选择了“会上瘾的东西”,有51.9%的受访者选择了“致癌物”。曹雨总结,绝大多数人对槟榔的印象是“会上瘾”的“致癌物”。
去食品化后的槟榔产业
尽管中国人认识槟榔的时间已经超过2000年,但人们现在所熟悉的工业化生产的食用槟榔,是近40年来槟榔产业演进形成的“果实”。
吉建邦说,槟榔产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处于20世纪70年代前,湘潭街头的小货郎走街串巷叫卖槟榔,遇到购买者,根据其口味现场加工制作;第二个阶段处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特征是前店后厂,湘潭食用槟榔生产规模逐渐扩大,从业人员更专业,个别大店工业化特征开始萌芽;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槟榔加工产业的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迅速发展,湖南出现了一批规模化槟榔加工企业,诸如口味王、宾之郎、皇爷、胖哥、小龙王等。
高速发展的槟榔产业,在2021年被绊了一跤。
2021年9月17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的通知》,明确要求自发布之日起,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
“槟榔广告禁令”对槟榔产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2022年上半年,湘潭市工信局在对全市槟榔发展产业进行调研后,发布了一份报告,报告称受上述事件影响,“皇爷、小龙王、伍子醉、宾之郎、胖哥等槟榔生产企业2021年下半年以来基本处于减产、缩小规模、保运转的现状,如皇爷食品二期项目已经暂缓建设”。
广告宣传对于槟榔企业的扩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曹雨在《一嚼两千年》中总结,湘潭槟榔在湘潭地区以外的流行始于21世纪的最初几年,湖南卫视的电视广告首次将湘潭槟榔推到全国电视观众的面前。2003年至2013年,槟榔企业大肆扩展市场,一众槟榔企业纷纷在全国各大媒体上进行广告宣传,中国槟榔消费也在这10年间出现了几乎翻倍的增长。
在曹雨看来,槟榔企业那些年的高调,对整个产业而言不是好事,“槟榔产业的策略应该是闷声发大财,因为只要大肆进行广告宣传,高调走入公众视野,就会不可避免被提起槟榔致癌的问题”。
槟榔产业实际上有意变得低调。2019年3月7日,湖南省槟榔食品行业协会发布了《关于停止广告宣传的通知》,曹雨认为,这一举措是槟榔产业“闷声发大财”市场营销策略的一种体现。不过,这一举措没有得到全部槟榔企业的严格遵守,直到广电总局发布“槟榔广告禁令”,槟榔企业还在赞助《这!就是街舞》《吐槽大会》等热门综艺节目。
“槟榔行业几乎没有技术壁垒,所以销售渠道和广告营销的竞争就会很残酷。”曹雨说,高调做营销,短期内对一、两家槟榔企业是有明显好处的,但是长期下去,整个槟榔产业就会危险。槟榔企业在争相开展营销攻势、疯狂扩张市场之后,等来了广电总局的一纸“槟榔广告禁令”。
不过,对槟榔企业而言,2021年的广告禁令本身不是致命的,或者说其带来直接的打击有限。“槟榔广告禁令”所预示的趋势,对槟榔产业的影响或许更深远。
曹雨认为,“槟榔广告禁令”是政府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对槟榔产业行使强制手段,未来可能有更多的限制手段陆续跟进。
“槟榔广告禁令”后,第一份给行业带来巨大震荡的文件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2021年9月26日专门向湖南、海南两省市场监管局下达的《关于槟榔制品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这份通知指出“依据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不应再按食品对槟榔进行监管”。吉建邦说,过去,食用槟榔在《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的28大类中属于“其他食品类”,现在国家层面把食用槟榔从28大类中的“其他食品类”中剔除,依法依规完成去食品化,槟榔产业去食品化后时代,槟榔制品身份急需研究。
2021年下半年以来,槟榔企业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开始陆续到期。吉建邦说,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不再按食品对槟榔进行监管后,海南和湖南分别制定了新的标准,探索新的监管模式,“这是权宜之计”。
2021年10月8日,海南省市场监管局发布的海南地方标准《槟榔》正式实施。2022年1月1日,湖南省槟榔食品行业协会发布了团体标准《精制槟榔》,代替《食用槟榔》,规定了精制槟榔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签、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在海南地方标准《槟榔》中,提到槟榔干产品须标示警示语“长期咀嚼槟榔,有害口腔健康”,团体标准《精制槟榔》则提到,于包装产品上醒目位置标注“长期过量咀嚼,有害口腔健康”。
“槟榔产业去食品化后,由于新的监管模式还在探索中,迟滞的行业法规,不统一的产品名称,不完善的产品标准等系统性问题的出现,势必给消费市场、消费者带来强力冲击,影响消费市场信心。”吉建邦说,今年的槟榔市场产值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0%。
据吉建邦分析,未来三到四年内,槟榔种植产业、初加工产业和深加工产业都会面临较大震荡,具体表现为产品市场消费下滑,原料价格大跌,产业萎缩等。
槟榔产业何去何从?
从槟榔全产业链来看,深加工和消费市场在湖南,种植、初加工在海南。槟榔产业震荡之时,湖南与海南的槟榔产业从业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
在湖南湘潭,槟榔被视作具有地方特色的重要产业,集中度高。根据湘潭市工信局在2022年上半年完成的全市槟榔产业调研报告,截至2021年,湘潭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用槟榔生产企业有68家,年加工槟榔干果20余万吨,全市槟榔全产业链2021年实现产值约410亿元。
湘潭以外,槟榔产业在湖南省内的益阳也快速崛起。上述报告显示,益阳企业口味王集团已经成为全省槟榔行业的龙头,年采购原果超海南总产量60%,“有赢者通吃,一家独大的趋势”。据媒体报道,口味王集团2021年营收达到42.35亿元。
槟榔在湖南尤其是湘潭的流行,某种程度上是历史造就的巧合。曹雨说,清朝时期,槟榔还是一个在全国各个城市都能广泛看到的食物,主要是有钱有闲的人吃,旗人习惯于将槟榔、豆蔻、砂仁合在一起嚼,作为饭后的香口物。晚清后,随着统治阶级的没落、贸易通路的断绝和国内工商业的凋零,嚼槟榔的习俗在其他地方逐渐消失了,却在湘潭保留了下来。
在作为槟榔主要种植地的海南,槟榔也已经成为格外重要的支柱产业。吉建邦说,目前海南槟榔种植面积达到441万亩,2021年全产业链产值560亿~580亿元,其中种植业230亿,初加工业280亿,深加工产业50亿~55亿,长年从事槟榔深加工产业有1万工人,初加工业为季节性用工1.5万~2.0万人,“种植产业涉及海南省200万农民的收入”。
槟榔在海南省的大规模种植,实际上是从近十年开始。根据原国家林业局的数据,2010年海南全省槟榔种植面积为97.8万亩。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海南槟榔种植面积已经是2010年的四倍多。
槟榔种植业在海南的迅速发展,除了受到湖南槟榔深加工产业的推动,也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吉建邦说,海南的气候、土壤条件尤其适合槟榔生长,“过去我们都把槟榔叫懒人树,就是说老百姓在房前屋后种下槟榔,不用管,七八年后结果了就能卖”。另外,相较于印度、斯里兰卡、印尼等国家种植的槟榔,海南种植的槟榔汁多肉厚,其品质更适合于国内的槟榔加工模式。
一位海南槟榔企业负责人表示,海南的槟榔种植是以老百姓的零散种植为主,占到90%以上。“老百姓的种植方式比较粗放,利用一些闲置的土地,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荒山荒坡种果树,相对也没那么辛苦。”
近几年,槟榔种植业已经成为海南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部分,吉建邦称其涉及“60万脱贫农民成果巩固”。在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政府网站,仍能看到乐东县工商局自2016年起为贫困户免费发放槟榔苗的工作动态。
吉建邦认为,目前国家层面上并没有禁止槟榔产业发展,而去食品化后,如何规范槟榔产业发展,成为了产业界的头等大事。
湘潭市工信局在全市槟榔产业调研报告中提到,“如果湘潭市对槟榔产业不加以培育扶持,一旦出现逆向淘汰或槟榔产业整体退出,不仅将造成税收大量流失、就业大量下降,并可能放弃了一个千亿级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和巨大的海外市场,对我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财源建设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报告建议,湘潭市“应旗帜鲜明地对槟榔产业发展加以扶持,为槟榔产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海南也正积极为槟榔产业的发展寻求出路。除了海南省市场监管局发布地方标准《槟榔》,推进槟榔标准化生产,海南省农业农村厅也印发了《关于加强槟榔规范种植管理工作的通知》,规范槟榔种植。
另外,为了给槟榔食用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海南省还在加强对槟榔产业的科技支持。海南省科学技术厅在2021年立项支持两个与槟榔有关的科研项目,资金投入1500万元,其中“食用槟榔产品毒理学及安全性评价研究”项目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牵头承担,“食用槟榔人群流行病学调查”项目由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院承担。两个项目的实施期为3年,为2021年12月至2024年12月。
“槟榔产业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产业基础研究滞后,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无法用科学事实、科学数据来回答。”吉建邦认为,槟榔产业基础研究至关重要,政府和企业应共同设立槟榔产业大科学行动计划发展基金,系统研究槟榔产业当前和长远的科学问题,“彻底解决槟榔产业讲不清、说不明白的科学问题,给历史和社会一个交代” 。
现在,海南正积极推进槟榔产业进行产业转型。2022年4月28日,海南省槟榔产业技术体系启动会在海口举行,明确了未来五年的主要工作任务,包括开展产品安全健康技术研究,以及槟榔加工减害增益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创制等。
发掘槟榔的药用价值是槟榔产业转型的方向之一。槟榔是传统中药材,为中国四大南药之首,入药有超过千年的历史。不过,前述海南槟榔种植企业负责人认为,药用槟榔支撑不起现在的槟榔产业,如果食用槟榔发展不下去,槟榔行业也就到头了。
实际上,槟榔作为成瘾品,很难被彻底禁止。曹雨说,尽管槟榔消费者对于槟榔对健康的危害普遍都有认知,但还是会有人嚼槟榔,就像抽烟的人知道抽烟可能导致肺癌,但不会停止抽烟。
现在,对于槟榔产业的现状,曹雨感到既惋惜又高兴。惋惜的是,槟榔产业作为诸多行业的一个代表,其无序竞争,是一个缩影。高兴的是,“槟榔作为一种成瘾品、致癌物,终于在中国受到了应有的限制。”
责任编辑:张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