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赴美上市迎来最热季 市场狂热中谨防“前车之鉴”

30.05.2014  17:36

新华网上海5月30日电(记者高少华、龚雯)在经历长达两年多的资本寒冬后,中国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的“窗口期”重新打开,年初至今已有8家中国企业在美成功IPO,2014年正成为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IPO最为密集的一年。面对中概股当前上演的“IPO饕餮盛宴”,专家认为市场狂热中需谨防泡沫,避免出现曾经有过的“烂苹果”包装上市、被海外做空机构“猎杀”等现象。

中概股上演IPO“饕餮盛宴

中国企业上一轮密集赴美上市是在2010年,当年共有43家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然而在随后两三年内,中国企业海外上市陷入低谷。进入2014年,一大批中国企业开始集体向海外资本市场发起IPO冲刺,截至目前,已有达内科技、爱康国宾、新浪微博、乐居、猎豹移动、途牛旅游网、聚美优品、京东8家企业先后登陆美国资本市场。

在一片活跃气氛中,一些前两年未能成功上市的企业也重整旗鼓,再次提交上市申请。如三年前曾被迫取消上市计划的迅雷,近日再次向美国证交会提交了上市申请。还有在2012年放弃赴美上市的神州租车,日前也重启IPO计划,不过这次选择的是港交所。

今年中概股海外上市最大的看点将来自阿里巴巴集团。阿里巴巴集团5月7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招股书,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或纳斯达克全球市场挂牌。有华尔街分析师预测,阿里巴巴集团的筹资额或将在150亿美元到200亿美元之间,有望成为史上规模最大的科技公司IPO。

针对当前中概股海外上市热潮,国际会计咨询公司安永美洲IPO主管合伙人Jackie Kelley日前在上海表示,今年将是中概股在美上市的大年,预计将有约20家左右中概股在美上市。

为上市不惜缩减融资规模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能成功上市,在近期成功IPO的企业中,一些企业不惜缩减融资额度,如新浪微博最初拟融资5亿美元,最终降至3亿美元;猎豹移动将最高融资规模由3亿美元降至2亿美元。调低发行价,降低融资额,目的就是确保IPO成功,不错过当前这一波行情。

投中研究院认为,今年以来多家中概股密集赴美上市,主要基于三大因素推动:一是企业对资金的渴求。近两年,中概股赴美上市陷入低潮,融资环境趋紧。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为了提升品牌、产品及服务,对资金的渴求越来越强烈。

二是背后VC/PE机构的助推。VC/PE机构成为中概股赴美上市的重要推手。近期上市的中概股,背后频现VC/PE机构身影。

三是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步骤。在美国成功上市,对中概股来说,是一次很好的营销机会,也是其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步骤。

IPO是投资方套现退出、企业打造融资渠道的一条有效途径。但对于大批“土生土长”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来说,为什么非要舍近求远,选择去海外而不是国内上市?专家认为,A股目前的上市规则将这些在海外注册的互联网企业视为外资企业,从而剥夺了其上市资格;A股过于严苛的上市门槛也断绝了新兴互联网企业的上市可能,在国外资本市场即便亏损也能上市,而国内需要3年盈利才行;另外,A股繁冗的上市流程和不够完善的市场秩序也令许多企业望而却步。

扎堆上市谨防投资泡沫和风险

在专家看来,其实目前海外资本市场大环境并不是太好,近期成功IPO的一些中概股的表现也并不出色。此外,前两年的中概股诚信危机尚未完全消退,海外做空机构频频“猎杀”等,都是不容忽视的风险。

在这方面,电商企业麦考林的遭遇值得反思。麦考林曾于2010年10月登陆纳斯达克,当时被誉为“中国B2C上市第一股”。但上市不久,随着公司发布上市后的首份财报,即引发美国当地多起集体诉讼,被指控报告虚假。麦考林也迅速从天堂堕入地狱,股价长期低迷,并多次面临退市风险。

来自海外做空机构的“猎杀”也是当前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不容回避的一大风险。目前在国外有许多类似浑水的民间调查机构,专门“猎杀”中国概念股,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这类机构通常采用预先卖空,然后发布负面投资报告的方法狙击中国概念股。浑水此前就以做空中国概念股东南融通并导致其退市而闻名。

为此,专家表示,前两年一些中概股的不规范做法,给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声誉造成不利影响。对于正在上市或计划上市的后续中国互联网企业来说,一定要端正态度,规范发展,以避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