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楼市11月遇寒流?

05.12.2013  11:15

李怡 制图

刚需”歇气,“独木”难撑——成都楼市11月遇寒流?

连续三周,来自市场一线的统计显示,楼盘销售速度正在降低。曾经一度炫目的“日光盘”已经成为传奇,开盘当天50%的去化率成为开发商追求的新目标。

面对社会经济政策的大调整,激情澎湃的购房人仿佛一夜之间变得冷静,几年高烧不退的楼市正在遭遇急冻。有专业人士认为,喧嚣的楼市将重新进入买方市场。

□本报记者 周显彬

供应持续放量

认购率低位徘徊

11月8日-9日,包括保利·梧桐语、蓝光·金双楠、信和·御龙山在内的7个项目新房源开盘,累计推盘量超过1200套。接下来一周,蓝光COCO蜜城、优品道·上东区、雄飞·新园紫郡、交大归谷·建设派等项目开盘,市场总推盘量超过1000套。上周末,绿地中心468公馆、南湖逸家、蓝光COCO金沙等项目的住宅集中入市,当期市场总推盘房源达1000套,其中大约有20%的商业份额。

进入11月,成都房地产市场供应量一直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区间,但是去化率却开始降低。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11月份开盘的项目销售速度明显放缓,保利·梧桐语、蓝光COCO金沙、国嘉·南湖逸家等项目在开盘当天认购率仅50%左右。品牌房企尚且如此,一些中小房企的项目销售更是差强人意。据长期进行市场数据统计的锐理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同期开盘的交大归谷·建设派、信和·御龙山、利通时代晶座、蒂凡尼TOWN等项目开盘当天的销售率仅35%左右。金辉悦府、佳州星城两项目开盘当天的认购率均只有20%左右。

和7、8、9月此起彼伏的日光盘、月光盘相比,11月的销售差距无疑非常大。”业内人士周密表示,“或许市场应该正视一个现实问题:刚需消费群体的购买力是否已经释放完毕,楼市今后的支撑力何在?” “刚需”独木难支?

楼市亟待新支点

业内人士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住宅市场依靠单一“刚需”支撑的局面正面临极大的压力。从2011年开始,刚需消费群体成为住宅市场最大的支撑点,并且分别在2012年初、年中以及2013年上半年显现了好几波爆发行情。目前,这一刚需群体的消费能力似乎已经透支,处于后续乏力的阶段。“刚需单极化的市场格局基本已经告一段落,楼市需要新的支撑点,需要建立新的销售格局。”世家机构相关负责人如此表示。

改需客群和商业投资能够成为新的支撑点?据了解,上周末位于高新区南2.5环的某项目推出79套商铺,均价约45000元/平方米,开盘当天销售率达53.2%。截至发稿时,该项目销售人员表示,一楼房源基本已经售罄,仅余二楼部分房源。同期另一个位于新都大丰的项目推出34套独栋商铺,开盘当天开盘认购率达65%。

但是,对于这两个销售个案,长期从事商业地产销售代理的孙文表示,商业项目对于地段和配套的要求更高,作为成熟住宅项目后续推出的商业必然热销。“这样的销售现象不能充分证明商业能支撑市场后续购买力。”并且,市场的产品格局不可能短期内出现结构性变化,多数开发商前期基于对市场判断推出的刚需住宅项目还将继续入市,在需求大量释放的基础上,刚需产品之间的竞争会变得更加直接。

记者观察

刚需还能“”多久?

以月度为切片来看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变化无疑比较局限,但是这种管中窥豹的方式也能发现市场脉动中最主要的动态。

长久以来,依靠刚需支撑市场,针对刚需开发产品,研究“刚需”已经成为市场的强大惯性。但是这种惯性在某种情况下也可能演化成为市场大锅中的温水,陡然的温度变化会让很多“青蛙”措手不及。

11月的市场表现无疑就是最好的说明,一直以来持续释放的刚需消费终于因为贷款、政策等情况出现短暂的歇气。在一片大好的局面中雨露均沾的项目就出现了明显的销售分化。

这是一个信号,刚需的消费能力还能挖掘多久,市场的产品构成是否应该及时调整?有远见的开发商应该如何提早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