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快讯(2015)122期

18.12.2015  14:36

 

第1221期

(总第493期)

四川省房地产业协会编辑部                  2015年12月18日

 

行业动态

1 、北京市预售房资金监管“松绑”,将不受开发节点限制。 据12月18日“大燕网”报道:16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强本市商品房预售资金使用管理的通知》。通知称,商品房预售项目网上签约面积不足该预售许可证许可面积的二分之一时,房地产开发企业可自行支取专用账户内的资金用于工程建设。同时,房地产开发企业可凭非监管银行出具的现金保函,免除同等额度的监管资金。这也意味着2013年出台的《北京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督管理办法》首次迎来“松绑”。

2 、北京市公积金异地贷款政策有望松动。 据12月17日《京华时报》报道:16日,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住房公积金提取业务等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中首次提出:职工在京缴存住房公积金,在北京行政区域外购房的,只受理申请人在户籍所在省份购买的住房,除北京和原籍两地外,在其他地区购房的不予受理。其中,在北京行政区域内购房的,除原有材料外,还需提供限购证明。

3 、四川省将在6个市10个县试点海绵城市建设。 据12月17日“四川在线”报道:16日召开的四川省城市新区建设工作现场会透露,除遂宁市已被列为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外,四川省还将在5个地级城市、10个县级城市开展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和省级海绵城市项目示范,从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会议同时强调,城市新区建设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科学规划建设和管理新区;要加强分类指导,统筹国家级新区、区域中心城市新区和重点县城新区的建设。

4 、四川、青海两省将启动公积金“省际漫游”。 据12月16日“新华网”报道:日前,四川、青海两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举行工作座谈会,就公积金跨省互认互贷达成一致。同时,为了将两省公积金互通工作深入推进落地结果,两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还将于今年的圣诞节期间,在青海西宁举办首届“天府名城中国行”西宁专场城市推介会与精品住宅展示交易会,以试水两省公积金省际漫游互认互贷工作,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届时将在西宁市设立“四川购房服务中心”以做好政策解读与服务对接工作。

 

市场数据

1 、一线城市年内平均楼面地价同比上涨近四成。 据12月15日《经济参考报》报道: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日前,一线城市年内合计土地出让金收入达4722亿元;平均楼面地价20193元/平方米,同比增长37.24%,创下历史纪录。同期,三四线土地出让金收入11236.92亿元,为五年来最低;平均楼面地价840元/平方米,为四年来最低。该院分析称,一二线热、三四线冷是今年土地市场的特点,土地出让金收入区域分化更为明显。由于一二线核心城市的土地价格越来越贵,中小型企业将逐渐被挤出这类市场。

2 、北京市商品住宅供应量创十年来新低。 据12月16日《北京晨报》报道:中原地产数据显示,截至本月15日,北京市年内商品住宅供应量为40085套,只占到去年全年供应量75688套的53%,创下近十年以来最低水平。而从市场未来预期看,北京的纯商品房住宅供应量也处于下降趋势。年内北京土地市场共成交47宗商品房住宅用地,未来能够供应的商品住宅只有20000多套。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由于新建商品房住宅供应量减少,北京楼市将进入存量房阶段;同时,未来新上市的商品房定价自然会出现高端化趋势,将明显影响市场定价。

3 、成都市上周商品房成交量环比小幅上扬。 据12月16日“腾讯房产”报道:四川中原监测数据显示,上周,成都市主城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19.46万平方米,环比上涨8.79%;近郊区县成交面积32.03万平方米,环比上涨18%。主城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10566元/平方米,环比上涨1.59%。四川中原战略发展部认为,上周成交量上涨主要依托于某些区域的集中爆发,并非市场整体成交的上行,预计后市回归常态之后整体成交量将有所回落。

4 、20家标杆房企一线城市购地支出占比首次超过50%。 据12月16日“中国新闻网”报道: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万科、保利、华润、碧桂园等20家标杆房企合计拿地支出达4429.93亿元,同比上涨21%,处于历史高位。值得注意的是,这20家标杆房企今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的购地支出在全部购地支出中的占比高达50.6%,首次过半,重点房企扎堆一线城市的趋势更为明显。

 

相关信息

1 、成都市前11个月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超过164亿元。 据12月18日《成都晚报》报道:17日,成都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11月底,全市新增公积金归集额214.68亿元,同比增长11%。年内,中心已向49186户职工家庭新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164.73亿元,同比增加90.2%;职工的购房还贷、租房以及离职和离退休提取等,共提取126.43亿元,提取率达58.9%。(摘编:吴玉祥)

2 、安邦保险两度出击,上位远洋地产第一大股东。 据12月17日《上海证券报》报道:据港交所披露的公告显示,近日,安邦保险耗资约27.1亿元,第二次大手笔增持港股远洋地产,将其持股比例提至29.98%,从而超越中国人寿(持股29%),成为远洋地产第一大股东。而就在本月初,安邦保险才刚刚耗资64.5亿元,一举拿下了原南丰集团持有的远洋地产20.5%股权,成为远洋地产第二大股东。

 

观点荟萃

1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未来将有4亿人进入城市并产生新的住房需求。 据12月14日“网易财经”报道:在2016年网易经济学家年会的“房地产新未来”论坛上,李铁表示,仅从数字上来算,大概每年5400万人口要进入城市,现在存量的流动性人口是3.3亿,加上到2020年每年还有1000多万人,总计将有4亿人进入城市并产生新的住房需求。另外,由于城镇间的变化,流动人口的变化,也会产生新的需求,所以房地产业发展还是有好的预期。

2 、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宇嘉:帮助农民工购房是构建内需型社会的基石。 李宇嘉在12月16日的《每日经济新闻》上撰文称:自2014年中开始,“去库存”就成为楼市的新主题,但以户籍家庭住房消费为主体的楼市超高速增长期或已结束。已经在城市有稳定就业的农民工,无疑要从原来“投资推动型”经济下单纯的生产要素,转变为“内需推动型”经济下的生活和消费要素。由此判断,农民工也将是未来购房的主体。这既是经济发展规律使然,也是城镇化规律的必然。认识到这一规律,就要站在经济发展新阶段(内需主导)、城镇化进入下半场(外来人口“市民化”)的大背景下,从“供给侧”改革来释放劳动要素的活力(而不是原来的“需求侧”刺激),抓住农民工这最后一块人口红利、适龄购房红利,促进人口、产业在城市聚集,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新的住房制度,才能使农民工购房不仅作为“去库存”之途,更作为我国构建内需型社会的基石。

 

(责任编辑:张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