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快讯(2016)5期
第5期
(总第503期)
四川省房地产业协会编辑部 2016年1月18日
行业动态
1 、国家统计局发布2015年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 据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5年12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价格变动方面,与上月相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27个,上涨的城市有39个,持平的城市有4个。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3.2%,最低为下降0.9%。与上年同月相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49个,上涨的城市有21个。同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47.5%,最低为下降5.3%。二手住宅价格变动情况方面,与上月相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24个,上涨的城市有37个,持平的城市有9个。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3.3%,最低为下降0.5%。与上年同月相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34个,上涨的城市有35个,持平的城市有1个。同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42.6%,最低为下降8.6%。
2 、北京市严厉打击公积金违法违规,26家企业被记入黑名单。 据1月17日“央广网”报道:为严厉打击违规提取住房公积金、骗提他人住房公积金行为,日前,北京市依法终止了26家违规骗提单位的住房公积金提取业务、内外部转移业务、封存业务,并记入北京住房公积金违法违规黑名单。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26家单位是借单位的“壳”,为社会上需要办理违规提取的人提供代办业务,名义上是咨询公司、广告公司等,可实质上是黑中介。
3 、南京市推出商品住宅预售新规:新领预售证房源面积不得低于3万 平方米。 据1月13日《金陵晚报》报道:日前,南京市房产局市场管理处透露,从今年1月1日开始,南京市开始执行新的商品房预售规定,新领预售证的房源面积不得低于3万平方米。此前,南京的楼盘在申领预售证时的最小单位通常是“幢”。业内人士分析称,设置3万平方米的“门槛”,可以“压缩”开发商的操作空间,以杜绝开发商分批领证借机抬高房价的行为。短期来看有利于消除购房人的恐慌,当市场下行时对一些“惜售”楼盘具有针对性;但该政策不具备长期执行的可能性,市场上行时效果有限。
4 、杭州市房地产仲裁院成立,多元化解决房地产纠纷。 据1月13日“中国新闻网”报道:13日,由杭州市仲裁委员会、住保和房管局、国土局共同发起组建的杭州市房地产仲裁院正式揭牌。据了解,该院隶属于杭州市仲裁委员会,不单独受理案件,而是统一由杭州市仲裁委员会本部受理处负责受理案件,受理范围主要是已经签订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仲裁协议的房地产类及建设工程类争议案件。业内人士认为,房地产仲裁院的成立,为当事人解决房地产纠纷提供了一条除司法、行政以外的有效途径或方式。
5 、成都市2016年GDP增长计划目标7%以上,高新区将扩区。 据1月13日《华西都市报》报道:12日,成都市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成都市市长唐良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透露,在经济指标上,成都市2016年的GDP增长要达到7%以上。去年,成都市的GDP总量为10800亿元,若保持7%的增速,GDP将突破11500亿元大关。此外,高新区将启动扩区工作,或结合中韩创新创业园来选址。
市场数据
1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报告称部分地区商业地产潜在库存风险。 据1月18日《北京商报》报道:日前,国土部下属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发布了去年四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监测报告,数据显示,这类城市去年四季度地价总体水平为5295元/平方米,环比增长1.01%,同比增长4.29%。商服、住宅和工业地价水平分别为8867元/平方米、7835元/平方米和1013元/平方米;环比分别增长0.87%、1.47%和0.34%。报告在预测今年土地市场情况时特别提出,在近些年市场趋于饱和、同质化竞争以及电商冲击下,一些地区商服地产的库存亦不容忽视,商服地价的上升动力稍显不足。
2 、北京市商品住宅市场新年缩量开局。 据1月18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亚豪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个完整周,北京市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与自住房)共成交1483套,成交面积15.25万平方米,环比均出现小幅下滑,同时创下近9周的新低;成交均价为29485元/平方米,环比下滑21%。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分析,这主要是受到季节性的限制,历年元旦以及春节前后这段时间均为年度成交低谷阶段。不过与去年1月本市商品住宅1008套的平均周成交量相比,2016年的开局起点仍然不低。
3 、成都市今年首个完整周商品房成交面积环比下降两成。 据1月13日“腾讯房产”报道:四川中原监测数据显示,今年首个完整周,成都市商品房成交面积为40.40万平方米,环比下跌21.81%。其中,主城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13.64万平方米,环比下降3.91%;近郊县商品住宅成交面积19.44万平方米,环比下跌16.07%。上周,主城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10007元/平方米,环比下跌6.98%。主城区二手住宅成交1005套,成交面积为9.20万平方米,环比此前一周大涨3365.52%。
相关信息
1 、商务部研究院调查报告:今年一季度商品房预期购买率达到七个季度以来峰值。 据1月13日《京华时报》报道:商务部研究院12日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一季度的商品房预期购买率为10.7%,环比、同比均有显著上升,达到七个季度以来的峰值。商务部研究院重要商品预测中心主任李前方表示,2015年,为了刺激房地产市场,中央和地方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房地产市场出现回升,主要在一线城市和二线核心城市对释放改善性住房需求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预计未来政策红利将延续,去库存措施的实施将继续促进商品房成交率的上升。
2 、2015年108家房企融资1.36万亿元。 据1月16日《华夏时报》报道:中原地产统计显示,2015年,全国108家典型房企融资总规模达1.36万亿元,为2014年同期的两倍。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房地产政策的不断放松,信贷资金再一次涌入房市,伴随着降息的节奏,房企融资成本越来越低,融资规模也在迅速增大,银行开发贷主要侧重于发放给一线城市的项目,在传统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一线城市的房地产项目成为银行优质客户,贷款金额明显比实体企业多。市场也由此更加分化,去年以来,一线城市“地王”频出,成交的土地价格屡创历史新高,与部分二三线城市土地流拍率过半存在明显反差。
3 、上海市2016年普通商品住房标准或将更为严格。 据1月14日《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12日,上海市发改委、房管局召集房地产业内专家、房企代表召开内部研讨会。多位参会人士证实,“上海市发改委、房管局的决策代表,特别提到对上海2016年房价持续快速上涨的担忧,并特别提到要防范房价过快上涨”。研讨会上明确提出要从严执行限购、二套房贷政策,还特别提到了如何防范经济对楼市的过度依赖等问题。业内人士认为,二套房从严的政策表态或许意味着本市普通商品住房标准将更为严格。
4 、今年到期的房地产信托规模较去年下降6%。 据1月15日《证券日报》报道:根据益信托数据统计,预计2016年到期的房地产集合信托产品共计1004只,规模总计2224.13亿元,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9.7%,与2015年相比,今年到期规模减少了6%,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上升0.21个百分点。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房地产行业去库存压力累积、房企低成本融资渠道拓宽、前期风险项目暴露的影响下,预计今年新发房地产信托产品的数量不会有明显增长。信托公司可以在原有债权融资模式的基础上,创新股权投资或者“股权+债权”的形式,关注房地产行业轻资产运营中蕴藏的需求和机会,为房产证券化和类REITS提供可能。
观点荟萃
1 、央行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房地产去库存化进一步提速。 据1月16日《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央行15日公布的2015年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购房贷款余额增速从2015年5月份以来持续回升,7个月累计上升5.7个百分点,反映购房需求正在回升。房地产开发贷款尽管仍有所增加,但开发贷款余额增速从2015年6月份以来持续回落,6个月累计下降6.9个百分点,反映房地产潜在供给下降。此外,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占比达到92.7%。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表示,购房和房地产开发贷款一升一降,表明房地产去库存化进一步加速。
2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执行会长任志强:征收房产税难以改变地方政府卖地冲动。 据1月14日《北京商报》报道:日前,任志强表示,房地产税和房价没关系,导致房价来回波动,是因为现在的税收不是一个合理的税收税制和稳定预期。由于受到房地产市场近一年多的低迷发展影响,房地产税立法被推迟,至少今年税务总局的立法中没有这个计划。现在流转及持有环节的几种税加起来大体占到国家税收的11%-13%,高的时候占到17%-18%;而土地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高的时候达到78%。因此,征收房产税难以改变地方政府卖地冲动。
3 、深圳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李宇嘉:获得长线资金是房企未来的生存之道。 1月13日李宇嘉在《每日经济新闻》撰文称: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步伐加快,低通胀、流动性宽松、稳定增长将成为常态,“资产配置荒”时代将来临,以房地产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将从高位回落。新的货币金融和经济形势下,以“高风险、高收益”为主要方向的资产配置,将会被“低风险、低收益”的资产配置取代。同时,由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互联网金融的治理,险资、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将逐渐成熟。房地产企业主要资金来源,也从过去追求高收益并愿意承担高风险的中短期资金,转为寻求合理收益、资金期限较长的长线资金。未来开发商生存靠的是扎根重点城市、打造更低成本的产品;只有获得廉价且长线资金成本的支持,才能在后续产品的竞争力上获得优势。
(责任编辑:张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