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快讯(2014)76期

23.07.2014  13:29

第76期

(总第316期)

 

 

楼市动态

1 、六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创三年半来最大下跌范围。 据《经济参考报》7月22日报道: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变动情况。数据显示,6月份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多达55个,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也增加到52个。自2011年1月开始统计,此次为70大中城市房价数据下跌范围最大的一次。70个城市中,近八成城市出现了价格下跌,这暗示今年楼市已经迎来了一个小拐点。

2 、北京首套房贷利率最低九折优惠,房贷市场购房需求回暖。 据“凤凰房产”7月22日讯:记者21日向北京农商行了解到,目前该行最低优惠利率为9折。记者同时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了解到,除农行首套房贷利率最低9.5折优惠外,其他行均执行基准利率。另据“伟嘉安捷”统计数据显示,7月上半月北京房贷市场购房需求呈回暖趋势,整体咨询量环比上涨15%。

3 、人民日报:一线城市房价失守,未来将继续下跌。 据“楼市气象”7月21日报道: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6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据初步测算,一、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大多小幅回落,并且一线的北上广深房价也失守,加入降价行列。专家表示,在信贷紧缩、库存高企的背景下,楼市消化存量仍需时间,未来恐将进一步保持降温态势。

4 、上半年房地产信托收益年率10.16%, 高居各类信托产品收益率的榜首 据《第一财经日报》7月21日讯:用益信托网的数据显示,按照预计结束日期统计,截至7月17日,今年共有1335个集合信托到期,总规模为2253.2亿元,平均年收益率为8.85%。其中投向房地产的项目有225个,规模总计562.92亿元,平均年收益率为10.16%。而相比之下,投向工商企业的项目平均年化收益率为8.44%,投向基础产业的项目平均年化收益率9.3%,投向金融的项目平均年化收益率则为7.91%。

5 、全国50强房企中九成销售额未达到半年目标。 据《每日经济新闻》7月21日讯:记者整理多家上市房企销售数据以及克尔瑞等机构的统计报告发现,全国前五十强房企中只有五家企业上半年销售额达到全年目标的50%,能达到40%或以上的房企也只有15家。业内人士预计会有一批完成率较差的房企下调销售目标。此外,由于上半年表现突出的房企主要依赖于定价策略积极,加上目前资金面仍旧紧张,“以价换量”将成为主流房企抢收全年目标的主旋律。

6 、一线城市住宅成交量跌幅超二、三线城市,库存创新高。 据《证券日报》7月21日报道:根据中指院的报告显示,上半年一线城市住宅月均成交量为5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达30.3%,降幅远超二、三线城市;二线城市月均成交量为5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7%;三线城市月均成交2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7%。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50个代表城市住宅成交量大幅下降18.9%,但总体成交规模仍高于2010年和2012年。在成交规模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各地的新增供应却达到了近五年同期的最高水平,并导致不少城市的库存刷新了历史新高,各地均面临严重的去库存压力。

7 、上海楼市现天价豪宅,每平方米直逼30万元。 据《证券日报》7月21日报道:记者获悉,7月6日,华侨城上海地王“苏河湾”项目95套住宅获批入市,其最高报价为29.8万元/平方米,这是上海单价最贵的豪宅,也是全国数一数二的住宅销售单价报价。业内人士分析称,单价直逼30万元的豪宅销售周期无疑将会很长且速度慢,对资金快速回笼将会不利。目前来看,能否以最高报价成功出售尚无法预测,但该项目产品业态丰富,高周转与高利润产品线结合,这将减缓现金回笼压力。(摘编:吴玉祥)

8 、成都楼市掀起打折潮,主城区最高优惠10%。 据“搜狐焦点成都站”7月21日报道: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成都市主城区新建商品房成交量同比下降14%左右,而住宅成交量同比则下降了16%左右。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该市目前的房地产形势并不乐观,楼市周期性大调整已经全面开始。其中,位于锦江区龙兴大道静安路的“华润·幸福里”最高优惠10%。

 

政策动向

1 、多地楼市“低调”松绑。 据“地产数据时代”7月22日讯:一些地方近期出台的“救市”举措花样翻新,如“口头传达放开限购”、放宽户籍“变相救市”、头条号召买房、“安家补助”变“房补”等等。业内人士认为,一些地方政府或变相、或越位“救市”的背后,是对楼市下行的焦虑,对“分类调控”的迷茫,更是土地财政压力下的“无奈之举”。

2 、苏州楼市限购政策名存实亡,90平方米以上不限购。 据“网易财经”7月21日讯:21日,苏州市住建局正式回应称,苏州市的限购政策已经做出调整,9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不限套数,本地人、外地人均可直接购买,外地人无需提供社保证明。90平方米以下的房子,仍按照以往政策执行。同策咨询研究总监张宏伟认为,苏州新政属于典型的定向宽松政策,一方面加速大户型房源的去化,另一方面鼓励精装修房,减少污染。“苏州的楼市表现不算太差,但取消限购已经成为趋势,在分类调控的大背景下,不太可能被叫停。

3 、国土部:无证人员不得从事案件调查等一线工作。 据中国政府网7月21日报道: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近日向各省(区、市)执法监察局(队、总队)发出指导意见,要求严格规范业务培训,加大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力度,将培训经费纳入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年度工作经费预算。根据指导意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业务培训按部、省、市、县分级组织实施,培训及考核结果纳入日常工作考核内容。新从事执法监察工作的人员,一般应在从事执法监察工作之日起半年内参加持证上岗资格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发放《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证》,未取得《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证》的,不得从事案件调查等执法监察一线工作。部省两级要建立师资专家库,部层面要建立执法监察工作人员持证上岗资格培训考试题库。

4 、北京计划2017年前四环内棚户区全部改造。 据《新京报》7月22日讯: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和环境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对于棚改的覆盖范围做出明确界定,包括城市棚户区项目和国有工矿棚户区项目。其中,城市棚户区项目包括:平房区院落修缮项目、危旧房改造项目、城中村边角地整治项目、新增棚户区改造和环境整治项目。“意见”还提出,到2017年底,完成棚户区改造15万户,基本完成四环路以内棚户区改造和环境整治任务,使居民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摘编:吴玉祥)

 

行业信息

1 、政府救市与行业自我救赎。 据“楼市气象”7月21日报道:2014年,楼市变化的速度超过预期。3、4月份,以杭州、常州为代表的华东楼市率先出现降价,到5月东部多数城市房价下行,6月份一线城市加入调整行列。惨淡的市场令开发商开始节衣缩食,由此也影响到了地方财政,尤其是土地出让金的获取。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0个城市已经取消或暗中放松了限购。业内人士预计,二线城市中经济相对比较好的城市,如厦门、南京、武汉等,有可能在执行层面放松限购;二线中经济一般的城市及三线城市,可能会全面放松限购。

对于行业的自我救赎,在行业政策层面,全经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认为,要从地根和银根上解决问题。在地根问题上,改革的办法就是让农村集体用地同价同权,实现土地市场的统一。在银根问题上,她认为,可以用合理的金融工具来平滑房价,应该推出中国房地产业的REITs,让社会资金可以进入全产业链而不仅仅是开发环节。

在微观的企业层面,金地集团董事长凌克认为,目前很多房企都在改变单一住宅开发模式,向多元化拓展。在产品维度上,结合房地产住宅开发业务,在商业、旅游、养老服务等相关产业领域延伸;在产业链维度上,向房地产上、下游产业延伸,比如进入社区服务和房地产金融领域。此外,在空间维度上,一批房企还将触角伸向海外。万科则进行了更为彻底的颠覆:学习互联网,变为一家轻资产公司。首先是小股操盘,通过管理和运营产生价值;通过更少的股东投入产生效率,为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其次是平台化。万科总裁郁亮认为,未来的万科将会打造一个平台,包括业务和人才的平台,平台扩大之后,运营能力将更为重要。

2 、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首套房贷款利率恢复85折等政策或造成楼市复苏。 据“大连房产”7月23日讯:近期,央行要求银行加快发放房贷,批贷房款速度都要加快,满足楼市融资;再加上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4000亿资金,据悉北京农商银行首套购房已经恢复8.5折利率,对楼市而言这些宽松金融政策无疑是一大福音。随着资金的释放,楼市或将迎来春天。

3 、央行一万亿PSL(抵押补充贷款)援助“国开行”。 据《第一财经日报》7月21日报道:记者日前从国家开发银行内部获悉,该行已经从央行获得3年期1万亿元的抵押补充贷款(PSL),专门用于支持住房金融事业部。有分析人士表示,央行向国开行发放1万亿元PSL,意味着央行通过PSL打造中期政策利率迈开了第一步。

4 、珠三角首个保险养老社区推出。 据《南方日报》7月21日报道:日前,备受关注的珠三角首个由保险机构推出的养老社区正式落地。据悉,该项目是泰康人寿在继3个月前上海养老社区项目推出后的又一大手笔。业内人士指出,保险公司开办养老社区具备客户导入与产品定位等诸多优势,同时,养老产业与保险业务也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向上衔接医疗保险、护理保险和养老保险等产品,同时带动下游的老年护理服务、老年科技产品等产业,能够极大地延伸和扩展寿险产业链。

5 、绿地升级商业模式,进军地铁沿线产业投资。 据“网易财经“7月21日报道:21日,记者从绿地集团获悉,绿地成立绿地地铁投资发展公司,联合申通地铁、上海建工等企业组成联合体在全国开展地铁投资开发业务。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表示,进军地铁投资业务是绿地实现资源整合与产业协作,是新的商业模式升级。目前在全国多个城市做市场调研及前期考察,年内将确立首批投资项目。

6 、农工商集团宣布进军养老地产。 据《21世纪经济报道》7月22日讯:21日,光明食品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农工商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农工商集团”)与同属光明旗下的上海长江总公司签署协议,共同出资20亿元并成立项目公司,项目整体规划2000亩,位于崇明岛陈家镇,其中700亩为养老房屋设施建设,1300亩为休闲、旅游等配套建设。农工商集团将控股项目公司。

 

观点荟萃

1 、任志强再发声:扭曲的楼市政策反而扰乱了市场,希望政府尽量减少对市场的干预。 据“楼市气象”7月21日报道:在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第14届年会上,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再度呼吁,希望政府尽量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将法制尽快完善,从而使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更加市场化。在谈及北京最近有开发商推出“降价险”的时候,任志强表示,所谓的“降价险”就是开发商做的一个广告;而在楼盘降价时出现的砸售楼处的问题,实际上暴露的是法律和市场制度的不完善,如果法律制度够完善、执行的够严格,那么这种情况是不会出现的,买涨买跌本是购房人自愿的行为。

2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下半年房地产市场绝对比上半年好。 据地产数据时代7月23日报道:18日,秦虹在大连东港国际会议中心某地产论坛上表示,“房地产市场,下半年定比上半年好。”其原因在于:(1)销售和投资的基数:下半年基数低于上半年。销售和投资这两个指标,在去年都是上半年增速高,下半年增速低,这种基数原因就导致了今年房地产市场在下半年增速会低,这对于房地产市场的下半年形势是有利的。(2)整体信贷环境:下半年好于以往的下半年。信贷政策有了改变。以往我们国家给商业银行放贷款都是按年度来计的,按年度就导致银行以往总愿意在每年的第一季度早早把贷款带出去,因为早放贷利息多。而现在的信贷政策是按月度来的,因此上半年银行放贷并不是那么急切,可以预见今年下半年的信贷总量会好于以往的下半年,这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无疑是利好。(3)企业价格促销:降价促销效果较好。(4)上市供应增加:购房者可选择增多。(5)地方政策调整:更宽松的购房环境。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卫民: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是下半年经济增速阻力之一。 据《第一财经日报》7月22日讯:刘卫民日前表示,下半年房地产投资是国民经济发展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也是增速阻力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对于楼市调控的“新常态”,刘卫民认为政府调控要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对于国家正在实行的限购政策,应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不应该放弃。第二,采取中性的住房金融政策。为保持房地产信贷政策基本稳定,应该既不鼓励、也不抑制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开发贷款和对居民的住房消费贷款。第三,减交易,重保有。通过合理调整征收税种、负担比例,将持有环节增税与交易环节减税相结合,按照“二八”原则,考虑到不同层次居民的税负水平和可承受能力,完全可以在不增加总体税收负担的同时,引导提高住房资源的配置效率。最后,控制土地的供求速度,加大住房用地的保障力度。

4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淡化限购不是救市。 据《第一财经日报》7月22日报道:贾康近日表示,现在我国政府决策层对于房地产领域已经有新的优化调控思路。一方面以建3600万套保障房为代表的基本保障房建设正在三令五申中推进。另外一方面在商品房领域,不再屡屡表态、频频出手,而是给出市场自身调整空间。应当强调,在市场出现分化后,地方政府应该相机抉择把原来不得已而为之的限购等“权宜之计”行政手段和措施趁此机会淡出、收敛下来,让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权宜之计退出历史舞台。长远来看,真正有意义的是:一方面由各地相机抉择淡化行政限购措施——这不是所谓的政府“救市”、“挺市”,而是政府回归市场轨上其应秉持的调控理性;另一方面积极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

(责任编辑: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