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严把“森林食品基地”认定关 到期得“重考”

11.11.2014  12:56

 确保森林食品安全,四川省严把“四川省森林食品基地”认定关

    “一袋96元!咋这么贵哦。”收到朋友寄来的香菇,家住成都成华区的李萌被标签上的价格吓了一跳:价格竟是普通香菇的5倍。

    为何会这么贵?生产商广元市昭化区新阳光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揭开了这个秘密:这袋香菇的外包装上有一排显眼的字码——四川省森林食品基地,“也就是说,这香菇是森林食品基地产出的,这类食品确实贵了不少,但质量上是有保证的。

    那么,森林食品基地是如何认定的,又是如何保证食品质量的?

    A 多项指标严控准入58项单项指标,一项不达标认定就“泡汤

    为何要认定森林食品基地?

    省林业厅科技处负责人说,自天保工程实施之后,我省林业经营方式从单纯的营林砍树转向立体开发,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林下种养食品很受市场欢迎,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和管理,林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2012年,省林业厅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启动涉林食品监管,得出的数据并不乐观。

    一场从生产源头进行监管的行动就此展开,认定森林食品基地成为了第一步。

    森林食品基地的认定,有多项严格的技术标准。

    在硬件上,森林食品基地要以产地为中心,半径1500米范围内森林覆盖率要达到60%以上,基地周围5公里范围内无污染源。同时,水土保持和空气、土壤等环境要达到一定的指标。

    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透露,主要的参考指数为两类,即产品质量和产地环境。其中,产品质量指标涉及2类34个单项指标,产地环境指标涉及空气、土壤和灌溉水等3类24个单项指标。如果有一个单项指标项不达标,就意味着认定“泡汤”。

    此外,根据要求,申报单位应满足有完整的森林食品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完整的生产过程和经营记录档案等条件,换句话说,所产涉林食品要有完整的可追溯机制。“森林食品基地认定成功后,认定区域及有效期内生产的涉林食品,才能被称为森林食品,使用‘四川省森林食品基地’标识。”省林业厅科技推广站负责人介绍,森林食品是以森林环境为产地、基本不使用化肥和农药、达到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涉林食品,主要包括森林蔬菜、森林油料、森林粮食等9个种类。

    据了解,自2012年以来,我省已认定40个森林食品基地,总计面积99284亩,所产的森林食品涵盖油橄榄、竹笋、香菇等多个品种。

    B 顶层设计加强监管认定非终身,每年组织不定期的突击抽查

    拿到森林食品基地认定一年,新阳光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业务量直线上升,各地订单应接不暇,且售价居高不下。

    业内人士坦言,“促使企业获得认定资质的最大动力,就是可以使用‘四川省森林食品基地’这块金字招牌,有了它,产品口碑、影响力和价格都是直线飙升。

    但是,获取认定资质的企业又能否保证产品的质量?

    省林业厅科技推广站负责人表示,如果采取“荣誉终身制”,不但不能确保“舌尖上的安全”,还有损森林食品基地本身的信誉。

    那么,如何摆脱“荣誉终身制”的这一怪圈?“我们在启动的时候加了一条,‘认定证书有效期为三年’,能不能延续,则要看企业自身的表现。”省林业厅科技处处长周古鹏介绍,在启动森林食品认定之初,我省就已经做了顶层设计。

    周古鹏说,森林食品基地的标准是固定的,如果此前被认定的基地达不到相关硬性指标,在三年后的核查中将会被“除名”。即便是在这三年内,获得认定的基地也不轻松,“每年都会组织不定期的突击抽查,一旦发现问题就会被‘除名’。

    周古鹏透露,为了配合对已认定基地和森林食品的监管,目前我省已在达州等9个市州建立了监管站,并在全省设20多个县级林产品质量检测机构,“这些地方都是重点林区,也是森林食品的主产地。”(记者 王成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