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县率先启动农耕区“全域灌溉”试点工作

01.12.2013  19:32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号文件精神以及省委书记刘奇葆同志在梓潼和绵阳视察水利建设时提出的绵阳要在全省率先实现农耕区“全域灌溉”的目标,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夯实基础,梓潼县根据当地水利实际,以“十二五”规划为契机,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决定在石牛镇雁门村、石榴村、许州镇栏杆村、迎江村、东石乡油坪村、豢龙乡排柏村、红江村等村社实施“全域灌溉”试点工作,突出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民生水利发展。     试点工作今年重点在东石乡油坪村开展。东石乡油坪村辖8个社,耕地面积1848亩,其中田782亩,地1066亩,现有效灌面1220亩,占耕地面积的66%,粮食年均总产量148万公斤。全村现有小(2)型水库1座,蓄水量25万立方米;山平塘25口,蓄水12.3万立方米;石河堰3道,蓄水8.5万立方米;100立方米以上的蓄水池共51口;提灌站共8处,装机总容量257.5千瓦。共有排灌渠系22.3公里,已衬砌13.15公里。因年久失修,各社主要塘埝渠系垮塌、渗漏十分严重;电灌站提水成本较高且水源无保障;虽有武引一期工程东升斗渠尾水流入该村,但武引灌区因季节供水,水源无保障,农田灌溉和企业生产用水供需矛盾较大;提灌站布局不符合现在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亟需重新布局新建。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所在地东石乡人民政府成立了实现农耕区全域灌溉建设领导小组,设立办事机构,油坪村也建立以村支部书记为组长,村委其他成员为成员的全域灌溉工程建设协调小组。县水务局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油坪村实地摸清该村水利现状,结合实际编制完成该村全域灌溉总体规划,并在实施过程中指派专专人负责技术指导。     根据规划,“油坪村全域灌溉”在实施中坚持突出以3、8社为示范、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原则。全村计划新建山平塘5口,整治山平塘23口;整治石河堰2道;新建提灌站3处,装机80KW,改造提灌站2处;新建蓄水池23口;新建防渗渠道8.85公里。根据进度安排,规划实施时间段为今年6月至12月底,核心区3、8社农户配合业主单位已于5月底进场施工,精修山平塘4口,新建蓄水池5口,新建防渗渠道3.2公里的建设项目现已全面启动,其它村社的项目建设也将陆续展开。     为使项目建设资金得到保障,县水务局和东石乡人民政府一方面争取涉水项目整合资金和申请上级财政补助资金,另一方面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的原则,鼓励社会、企业、民间资金以多种方式投资该村水利建设。本着“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管理规范”的原则,引导农户、联户、用水户协会、龙头企业、农村专合组织等经济主体,以多种方式投资投劳开展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维护和改造。对于农户自建、自管、自用的小微型水利设施的补助方式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     油坪村全域灌溉项目实施后,将极大改善了当地水利基础设施、生产条件和人民群众生活用水质量,确保了水利发展的可持续性,也有利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可新增和恢复蓄水12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面535亩,全村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755亩,占耕地面积比重提高到95%,中等干旱年耕地灌溉保证率提高到95%以上,从而为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过项目的实施,还可带动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使得森林覆盖率提高,减少水土的流失,交通条件改善,调整区域小气候,减少灾害损失,使项目区成为灌排自如、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的生态农业区。    
发布者: 信息中心 李  
全国首家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基地在成都挂牌成立 并面向全国发布课题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成都重点抓好公园水利厅
我省结束防汛应急响应
    根据金沙江堰塞湖险情变化,水利厅
金沙江干流发生山体滑坡壅塞河道(续报八)
    14日10时,堰塞湖水位较最高值下降超30米,坝前水深约25米,蓄水量约0.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