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农业: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循出农村经济新天地

18.12.2015  14:55

   农业发展讲究生态和谐 梓潼农村分外美丽

  在几天的采访中,梓潼的天气都很好。白云如飞絮点缀在蓝蓝的天空,使天空显得洁净而悠远。在蓝天白云下,潼江河在梓潼的大地上蜿蜒流淌;虽然是冬季流量很少,但是河水清澈通透,水草、卵石、小鱼虾随处可见,让人忍不住有戏水的冲动。

  少工业、无矿山,梓潼也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几十年的媒体经验告诉我,像梓潼这样的丘陵山区农业县份,经济发展的支撑内容主要是发展种植、养殖业。可处理种植产生的秸秆焚烧会产生烟雾,养殖的粪尿废水会污染水源。所以但凡种植、养殖业发达的地方,天空一般是灰蒙蒙、地表溪流往往是臭的。可梓潼呈现出来的面貌完全有别于这种早已根深蒂固的认识。难道梓潼对种植、养殖业都进行了严格限制?如果这样,当地农民的收入又从哪里来?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走进梓潼县农业局。

  “我们是农业大县,怎么可能限制种植、养殖业!在梓潼,发展种植、养殖业是我们县委、政府强县、富民的基本策略;目前,梓潼的特色种植和养殖都有很大的规模。我们认为只要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发展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并不矛盾。要让两者和谐同存,梓潼的经验就是认真做好循环的文章。”面对记者的疑问,梓潼县农业局局长杨光勇如此笑答。

  循环经济在中国农村不是个新鲜词汇,但真要像梓潼一样把循环经济认真做好的,在记者的记忆中真不多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产业配套,严格管理”。杨局长如此总结梓潼循环经济取得成功的经验。

  在梓潼,循环经济有大循环和小循环两种模式。在两种循环模式的设计上,均体现了梓潼人先进的科技思维。

   大循环,工厂化模式为大养殖和大种植开出一片新天地

  诚如杨光勇局长所说,梓潼是养殖大县。在该县境内,建设有中国最大的蛋鸡养殖基地——圣迪乐村,养殖基地常年的蛋鸡存栏量都在120万只以上,每天产生的鸡粪都高达上百吨。养鸡之外,梓潼本来就是传统的生猪养殖大县,正常情况下每年生猪出栏都有近40万头,而且在2014年初还与正大集团签订了养殖协议,将建设养殖规模达50万头的生猪养殖基地,两者叠拼,达到高峰时每年的生猪养殖可能近百万头。如此大的养殖体量,养殖产生的排污如何处理,是当地党委政府在实施项目前必须考虑的前提。

  工厂化养殖的排污处理,必须用工厂化的措施解决!为了处理好这些养殖排污,梓潼在全县均衡布点,规划建设生物有机肥厂。目前,已经建成年产有机肥10万吨的有机肥厂一家(石台),将要建成年产5万吨有机肥的厂一家(三泉),两家有机肥厂的日处理干粪肥能力将近500吨,已经足于满足目前该县现有大型养殖场的排污。

  大养殖、大循环的设计工艺理念非常科学先进,其基本原则是“干湿分离、雨污分流、明沟排雨、暗管排污、沼气净化、种养结合、循环利用”。具体工艺为:养殖场全自动化生产,利用传输带将干粪送到舍外,每天清粪,运至有机肥厂,通过添加秸杆、发酵生产有机肥,用于水果、蔬菜生产。冲洗设备产生的污水,经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生活热水、集中供气,沼液通过泵站、管道供农田灌溉使用。

  目前,这些大型养殖场合有机肥厂都实现了无缝对接,年产10万吨的石台有机肥厂负责处理圣迪乐养殖鸡粪,三泉万佳乐养鸡场鸡粪由年产5万吨的三泉有机肥厂处理。有机肥厂的配套建设,使养殖产生的粪便不仅不再是污染源,反而成了“香饽饽”。在石台有机肥厂采访时记者了解到:厂里生产的有机肥有很多品种,价格从7、8百元到2、3千元一吨不等,这些过去难得处理的“麻烦事”现在每年已经可带来高达数千万元的效益。

  对于大循环来说,有机肥厂所得的效益还只是第一环节。农民在种植中,多年来已经养成了依赖化肥的习惯;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不仅成本高,还会带来土壤板结,农作物品质退化加快等不良后果。如果施用有机肥,不仅可以增加有机质改善土壤,还可以减少成本支出,提高产品品质,延缓退化速度。哪一样都可以转化成农民实在的收益。所以在梓潼,严控化肥施用,推广有机肥,不仅是政府的政策,也是农民的一种选择。

  养殖场清洁生产,有机肥厂变废为宝获得生产资源,解决养殖粪污、解决秸杆禁烧难题,农民获得优质有机肥和灌溉肥水。工厂化大循环模式解决了大养殖和农业大生产的一系列问题。

   小循环,封闭运行循出美丽富裕新农家

  小循环模式又叫内循环模式,其特点是:适度规模经果园+适度规模养殖场+沼气+沼液灌溉管网。

  其工艺设计为:按一亩种植面积配套饲养5头猪的规模,根据种植园的大小,建设适度规模的养殖场;养殖场产生的粪肥和废水经过干湿分离后,干粪经堆积发酵后作为作物基肥,污水,经沉淀过滤、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生活热水、集中供气,沼液通过泵站、管道供经果园灌溉使用。位于三泉丝公村泉源家庭农场,就是这样一家具有内部小循环功能的种植、养殖农场。

  泉源家庭农场位于梓潼县三泉乡丝公村,老板叫白飞龙,是当地村干部,一个很有头脑的的年青人。他的家庭农场建有两栋“550”(生长猪存栏规模为550头),生猪养殖圈舍和近1100亩猕猴桃种植基地。

  走进农场养殖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两灰一红三栋造型别致的建筑,干净整洁的环境让记者开始还以为这是农场的别墅式办公楼,可走进一看才发现,漂亮的房子其实就是猪圈。进入养殖区的道路上设有消毒池,圈舍内部,干净整洁,虽然存满了大小生猪,可是连一丝臭味都闻不到。

  养猪的饲料从外面拉回后,直接就储存在圈舍外的三个大铁罐内,只要轻轻按下按钮,罐中的饲料就会通过泵、管,直接输送到猪舍内。以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作保障,养殖场一年出栏2000多头的生猪,只需要2个工人就够了。

  养猪圈舍没有臭味,关键点就是产生的粪肥废水都得到了及时处理。在猪舍外地势稍低处,记者看到一个的规模并不大的粪池,养殖场产生的粪尿的其他废水,都进了粪池,一滴都没有外流。在粪池的旁边就安装有一台干湿分离机。每天,粪池里的粪水都会经过泵,抽进机器里做干湿分离处理,分离出的粪渣被运到堆肥场做发酵处理,液态废水被抽到一个足有3、4层楼那么高,近10米直径的发酵罐内,经过发酵处理后,生产的沼气被导入一个储气罐存贮加压,然后输送给附近的农户做生活燃料。沼液经过管道被抽到一个建在高处的储存池内存储,然后根据需要,被稀释后通过管道对整个种植园进行灌溉。在这家农场的灌溉泵房,记者可看到碗口粗的主管道连接着整个农场的灌溉系统,只要轻轻按下按钮,打开相应的闸阀,在这里经过稀释的灌溉沼液就能流到每一株猕猴桃下。1000多亩的果园灌溉,一个老人就可以解决,非常省工。

  干粪渣到堆场后,和着其他有机质一起被发酵后就是有机肥。这些有机肥和一些秸秆一起,最后都会被堆施到猕猴桃的根部慢慢分解腐烂,在为作物提供养分的同时,也改善土壤的结构。采访时记者看到:种植园正在进行冬季施肥,每片猕猴桃园下的垅间,都堆着大量的有机肥,农场工作人员正在将其施放到每一株猕猴桃的根部。因为有机肥里有些中药残渣含有很多糖,吸引来大量的蜜蜂在园里飞舞。

  整个果园内,除了果树根周围少量面积用来堆放有机肥外,其余地方都杂草和小灌木丛生。已是冬季,大株的野菜仍然郁郁葱葱。在两个山丘间的最低处,有一条季节性小溪,溪水很少,但很清澈,一丝污染的痕迹也看不到。

  “小循环模式保证无排污污染的关键就是‘饥饿’。简单说就是养殖规模和种植需求的配套,可以不足,不能有余。养殖如果不能满足种植粪肥需求,可以想其他办法解决,如果种植消化不了养殖的粪肥,就必然会造成污染。”对于小循环模式的关键点,梓潼县农业局的副局长王柯权如此介绍。

  种植、养殖循环好在哪里,从农民的角度来说关键还是要看收益。在生猪养殖方面,梓潼县与正大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由正大集团在梓潼建立生猪养殖、收购、加工、销售和饲料提供的全产业链。政府补贴帮助农民修建养殖场,为正大集团代养生猪。子猪,饲料,饲养技术,疫病防治,市场销售农民都不管,农民只需将猪养大,然后正大集团按猪的重量及饲料产出率支付农民代养费用,无任何市场风险。农民每养一头猪,可获180元左右利润,一年一栋550圈舍,可饲养生猪(两茬),共1000只左右,收益约20万元,而建一栋这样的建设,大约只需要50多万元,其中政府扶持10万元。两年,农民便可以收回成本,以后的日子,都是利润了。

  在种植方面,目前这些家庭农场,所选择的,都是市场前景广阔,附加值很高的品种。以泉源农场为例,该农场种植的猕猴桃为红心无核猕猴桃,在生态条件下种植出来的产品,果形端正、果面光滑、糖分含量高、味道存正。去年的市场销售情况是,每市斤超过30元,猕猴桃到盛果期时,平均每亩不会低于4000斤,而种一亩猕猴桃,各项成本算净就1万多元。由于有养殖业的配套,该农场一年还可以省下肥料钱近20万元。

   连片种植、综合利用,浇灌出规模和效益

  在工厂化大循环的章节里,我们介绍了为大养殖解决污染的方法就是工厂化有机肥生产。生产出来的有机肥去了哪里?液态废水又怎么处理?梓潼人用连片种植,综合利用的行动给出答案。

  “经济要腾飞,群众要致富,农业必先行”的这是梓潼确定的发展思路。截止2015年年底,全该县已建成农业产业基地48.82万亩,其中水稻制种基地5.11万亩、水果蔬菜基地16.8万亩、花生海椒基地21.4万亩,并建有5万亩蜜柚基地一个,7.5万亩辣椒产业示范区一个。这些特种种植内容,对有机肥有着旺盛的需求,梓潼现有养殖业产生的粪肥和废水,远远满足不了种植业的需求。

  该县许州镇正在建设的20万亩蜜柚园,就是连片种植和养殖废水综合利用的一个标准模本。

  许州镇位于梓潼腹地,幅员面积69.34平方公里,共20个村,120个社,共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万人。全镇总耕地面积3.9万余亩,已栽植蜜柚3万亩。目前,该镇蜜柚挂果面积达到10000亩,亩产1万斤以上。在当地,果农年收入10万元以上多达200户,部分农户的年收入已经突破50万元。在产业片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比县农民收入平均值的两倍还多。

  加强科技投入,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衔接,推进蜜柚产业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升……许州天宝蜜柚为农民增收的原因很多,但综合利用养殖业产生的粪肥,是很重要的一环。沼气服务站+沼液灌溉管网+集中连片农户经果园就是许州蜜柚种植、养殖综合利用的基本模式。

  为了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许州种植蜜柚的农户自发成立了生产合作社。为提高蜜柚品质,天宝蜜柚生产现在已经基本放弃对化肥的依赖,果树主要以施放有机肥和沼液灌溉来解决肥水问题。他们的具体做法就是:由合作社统一购置运输设施收、统一建设沼液灌溉稀释池、泵房、管道、闸阀井,负责设备运行维护,农户按生产需要进行灌溉,农户只需按400元/年.亩缴纳使用费,其他什么都不用操心。每亩蜜柚每年不仅可节约肥料和人力费近1000元。而且水果品质提高,售价每斤可提高0.2—0.3元。

  农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养殖产生的粪肥经过多种途径全部无害再返回田间做肥料;农作物的秸秆饲料化、基料化、肥料化。没有一处有害化处理,形成对土地和自然的取、予相对平衡。梓潼循环农业发展举措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先进的科学理念,还有“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精髓。(本网报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