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动真格、见真效——成都青白江教育街改造侧记

29.03.2014  01:06

        中新四川网3月28日电(张浪)教育街是成都青白江最重要的商业街道之一,也是成绵高速出入青白江主城区的重要通道。2013年7月以来,多次有群众通过区长信箱、百度贴吧、政务微博等途径反映“教育街现有道路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备、道路狭窄、交通拥堵”等问题,青白江区委、区政府践行群众路线,在启动教育街改造工程过程中,用真情、动真格、见真效,为民办实事。

        把好“民情关” 让群众声音有通道

        青白江区委、区政府对教育街实施改造前坚持“三视三问”群众工作法,坚决杜绝拍脑袋想当然办事,从实际出发,以干部“真心”换群众“真情”。组织调查小组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部分群众反映的问题开展随机拦截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781份,收回有效问卷732份,90%的市民认为教育街道路拥堵严重需要改观,77%的市民认为沿街花池太宽造成行道过窄,充分论证教育街改造的必要性。二是实地查看,深入调研。相关牵头责任单位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实地查看、现场咨询和听取汇报详细了解教育街相关情况,召开“教育街改造专题调研座谈会”,明确用科学的眼光和理念推进教育街的改造,按民生工程来统筹考虑,高标准规划设计,高质量组织实施,提高教育街改造的科学性。

        把好“宣传关” 让群众知情有渠道

        道路改造得到了群众的拥护,青白江区委、区政府充分考虑到改造过程会给市民生活造成的不便,决定及时畅通信息渠道,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一是围板即时宣传。在立项、招标的同时,注重先期宣传,通过工程公示、项目通告等方式做好项目前期解释工作。通过40余副标准化围板上图文并茂的情况介绍、效果图前后对比、网络化语言的问题答疑等方式进行工程宣传。二是媒体持续报道。开放搞改造,强化社会监督,邀请新闻媒体每周跟踪报道工程推进情况,先后通过青白江电视台、《新青白江》开展项目宣传58次(条),市民通过电视、报纸等方式随时了解改造项目工程的进展程度。三是网络互动交流。通过区政府网站区长信箱、城管部门信箱、政务微博、热线电话等形式畅通对外联系沟通渠道,搭建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即时交流平台,对于项目建设过程中反映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答复。

        把好“细节关” 让群众评判有力道

        道路改造过程做到从细节入手,把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一是减少施工影响。华严小学和蜀星中学门口路段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宽校门口斑马线,方便学生安全出入。实施封闭施工,减小施工面,预留方便车辆进出、行人通行和商铺交易的通道,尽可能减少不良影响。二是常抓安全隐患。每日定期进行舆情排查,及时发现、处理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实行单向通行,早晚高峰时段,由交警在出入口进行现场交通指挥,避免交通拥堵,确保安全。三是加强验收测评。通过加班加点施工,教育街在50天之内完成全部改造,相关部门对工程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把关验收工作。2014年1月,教育街改造交付使用一段时间后,再次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和部分群众代表共计100余人(次)对改造工程进行民主评议,满意率高达100%。

        现在的教育街道路明显开阔,行人通行方便安全,车辆行驶畅通无阻,有力的解决了“出行难”问题。市民杨立升在青白江区政府门户网站“政民互动”板块留言:“自从教育街改造完成以后,教育街的交通、街道、环境都有极大的提高,干部为基层办实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