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2022年四川省两会开幕之际(中)丨融入新格局 乘势而上推进四川高质量发展
15.01.2022 07:40
本文来源: 人大网
看数据:经济大盘“稳”
2021年12月29日,省统计局发布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1—11月,四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延续快速增长势头,年内首次赶超全国平均水平。 “赶超”,这是2021年四川的发展姿态。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省委省政府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内涵,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农业、强工业、促消费、扩内需、抓项目、重创新、畅循环、提质量”的工作思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春节后一上班,省领导相继率队赴重点项目调研,足迹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到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全年之中,这样的调研脚步不停。与此同时,各项政策密集出台,夯实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 紧随而来的,是数据曲线一路攀升:从一季度GDP增速低于全国2.5个百分点,到“半年报”时低于全国0.6个百分点,再到前三季度低0.5个百分点……四川与全国的差距不断缩小。“追赶力度大、速度快”是外界的一致评价。 行至2021年岁末,各项宏观经济指标显示,四川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经济总量有望再上新台阶。尤其是可以更好地反映经济发展延续性和可比较性的“两年平均增速”,有望跑赢全国水平。 几项数据特别引人关注: 2.02倍——去年底,省经信厅公布了“亩均论英雄”产业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效益评价(2021年)A类企业名单,2597家A类企业亩均营业收入是全省均值的2.02倍;同一天,2021年四川制造业企业百强榜单出炉,营收超百亿的企业达22家,比去年增加3家。 8538.6亿元——前11月,四川外贸进出口总值创新高,“质量、规模、效益均得到明显提升,呈现出以机电产品占主要地位、民营企业活跃、部分市州快速增长、进出口比例进一步平衡等鲜明特点。”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分析。 79.7%——这是截至11月末,四川金融机构的存贷比,创2008年以来的历史新高。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存贷比的持续攀升,表明金融机构对四川经济社会发展、金融生态和企业项目持续看好,认可度较高,信贷资源更多地向本地倾斜。
看发展:区域格局“变”
这两天,省内一些市州正在举行的“两会”陆续传来好消息——2020年GDP总量首度突破3000亿元的绵阳,2021年发展势头不减,百亿产业项目接踵而至,新型显示、汽车等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三江交汇处的宜宾,在连续两年GDP增速全省第一之后,去年经济总量有望跃上新台阶…… 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近年来,四川深入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战略,持之以恒推动各区域共同繁荣发展。 成果正在显现,回顾去年前三季度:看总量,“主干”成都表现继续亮眼,绵阳、宜宾携手迈过2000亿元“门槛”;看增速,9个市前三季度GDP增速高于全省平均速度,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7名“种子选手”表现不俗;看动能,多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成为固定投资的主要增长点。 将视野放大,经济地理重塑,还得益于四川抢抓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乘势而为、蓄势而上。 过去一年,以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战略引领,四川推动完善基础设施新布局、塑造区域协同新格局、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培育创新驱动新优势、形成全面开放新态势,不断提升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位势。 项目共建、产业共兴、民生共享、生态共治……一年间,川渝“大合唱”不断上演:据不完全统计,两地各部门、各市州区县、各领域共已签署合作协议500多个,合作数量之多、层级之宽、密度之高、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5月7日,重庆市·四川省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21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40个重大项目,涉及总投资超千亿元。 12月14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启动,在全国率先以经济圈为载体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2021年新年第一天,一辆飞驰的列车驶入全球视野——由重庆和成都共同创立的国内首个两地合作开行的中欧班列品牌中欧班列(成渝)号开出,驶向欧洲大陆。一年间,中欧班列(成渝)开行量超4800列,已成为全国开行量最多、开行最均衡、运输货值最高、货源结构最优、区域合作最广泛、运输最稳定的中欧班列。 格局之新,带来发展之新。2022年1月12日,一份来自四川省统计局和重庆市统计局的联合研究显示,成渝“双核”经济辐射能力总指数达96.61,在参与评价的西部相关都市圈中排名第一。
看底色:创新与绿色“新”
本文来源: 人大网
15.01.2022 0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