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穷根,莫忘“志”“智”二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三)

19.01.2016  10:27

 

          贫穷是全社会共同的敌人。如果说,之前我们通过“大水漫灌”,打好扶贫解困组合拳,解决了绝大多数人的贫困问题;那么在今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对难啃的“硬骨头”,我们必须通过“精准滴灌”,注重实效,精准脱贫,以解决扶贫脱贫“最后一公里”问题。正如中央和省委所强调的,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具体到我省,如何把“六个精准”要求落到实处,如何把“五个一批”行动计划抓实抓细,考验着各级党委、政府的智慧、意志和决心。既然已向贫困宣战,就断无中途收兵之理,必须一鼓作气,“直捣黄龙”,斩断穷根。
        “四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这不仅是省委的判断,也是全省的共识。说它“”,难就难在山高路远,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禀赋较差,一些人对长期“艰难讨生活”处之坦然;难就难在少数人认为扶贫脱贫是党委、政府的事儿,不愿出力流汗,坐等帮扶救援;难就难在缺乏一技之长,外力干预式扶贫与内生主动性脱贫没有形成持久合力。实践证明,这些因素是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必须下决心破解的难题。事实上,很多扶贫开发,如果仅仅依靠简单的经济援助和物质救济,可以为贫困群众解一时之困,但终究不会长久、不可持续,一旦条件改变、市场变化,一些扶贫对象很快又会“回到原点”。所以,要想真正摆脱贫穷、解除贫困,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用好外力,通过帮与扶,解决对症施治和短时期的贫困问题;另一方面,要培植内力,通过立志与增智,解决自我修复和长时期、根本性的贫困问题,只有内外合力、同时发力,才能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性胜利。
        立志,就是要树立志气,坚定信心;就是要帮助贫困群众把主动脱贫之志“”起来,让他们的腰杆硬起来,脱贫的办法多起来。富兰克林曾说:“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为命中注定贫穷或一定老死于贫穷的思想。”通过立志,激活贫困群众思想意志,进而丢掉包袱,立足于自力更生,轻装前进,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不必讳言,当前仍然有极少数贫困群众拿到政府发放的扶贫补助,就仅仅用于吃吃喝喝,钱一花光,贫穷依旧。如此志气不彰的精神状态,如何能摆脱贫困?不难发现,一些人因各种原因在脱贫后再次返贫,并非不能战胜贫困,而是从心里到身上,都囿于等靠要思想,缺乏吃苦耐劳的勇气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懒得动手、不愿打拼,最后在贫困的道路上越滑越远。由此可见,脱贫攻坚,一定要把扶贫与扶志结合起来,既要送温暖,更要养志气、树信心。必须使贫困群众树立起必胜的信念: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
        增智,就是要通过教育培训等手段,帮助贫困群众增长见识、增添知识,开启智慧,掌握更多脱贫解困的方法与技巧。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前,既要注重智力帮扶,努力让更多的贫困群众掌握现代知识,树立市场意识,立足自身优势发展产业、灵活就业;又要注重教育教学,将更多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延伸,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下决心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以更长远的视角看,增智成效如何,将直接关系到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穷不生根,富无天生。斩穷根,切莫忘了“”“”二字。扶贫开发是项复杂的“技术活”,既要全面,又要精准;既要深入,又要持续;既要创新,又要实践。要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我们必须拿出志在必得的气势和运筹帷幄的智慧,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性地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如此,我们才能用勤劳的双手改变贫困面貌、创造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