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只有核心权力下放 才能说改革取得成绩
王子约 任倩 杨燕
“和刚开始大刀阔斧的批量改革比起来,今后取消或下放每一项都需要反复斟酌和较量。”在谈及简政放权“未来之路”,一位参与制定放权名录的官员近日对《第一财经日报》如此表述。
从高层表态来看,简政放权久抓不懈信号已十分明显。李克强总理近期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再次强调,要持续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政府自我革命的“先手棋”和宏观调控的“当头炮”。
国务院审改办新闻发言人李章泽9日表示,国务院审改办已从各部门现有行政审批项目中梳理出涉及投资、创业创新、生产经营、高技术服务等领域共700多个行政审批项目,将对这些社会关注度高的“硬骨头”进行攻关,力争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银”,更好地向市场和社会放权。
本报梳理已经取消下放和部分政府现有的审批权限发现,较为冷门和边缘的权限大部分已经下放。
专家对本报称,这意味着,未来每一项权力的取消或下放都可能引发一场“革命”。
放权含金量一批比一批高
李克强上任时曾承诺,本届政府要在任期内减少现有1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的三分之一。仅一年半,这一任务便轻松完成。
取消和下放的这632项权力“含金量”如何?
在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李章泽在回应这个颇有争议的话题时表示,有些放权含金量确实不高,但也有些是因为个体感受差异、混淆评价单个项目和整体改革等原因出现了感知上的偏差。
他表示,国务院领导对这个问题也非常重视,李克强多次批示要求放权聚焦投资创业创新就业的经济社会发展领域。
“去年以来我们从1235项的大清单中,对涉及投资、创业、就业、创新的事项进行梳理,筛选出700多项含金量比较高的事项。”李章泽称,从最近几批取消下放事项情况看,含金量在逐步提高。
本报记者梳理放权清单发现,虽然后几批下放权力的数量不如前几批,但的确含金量更高,且引起了市场的强烈关注。例如,8月取消下放的87项涉及投资和企业经营的有70项。其中,直接取消的事项有68项。
另外,一些重点放权项目也在短期内对经济起到了明显的正效应。例如,去年5月,国家发改委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项目核准权限”下放给地方。截至目前,重庆、厦门、昆明、哈尔滨等14个城市,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建设规划,批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25个,线路总长度超过了500公里,涉及总投资3300多亿元。
将放开更多“真金白银”
今年,李克强又提出了再下放200项审批权的任务。从多个信号来看,简政放权的力度不仅没有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小,反而在朝着纵深和完善的方向发展。
李章泽也表示,未来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做到“减量、提质、增效”,特别要对700项重点事项集中攻关。“凡是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
对于未来的放权方向,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王满传对本报称,经济领域的空间很大。此外,医疗卫生和教育等方面也有空间。
“下一步还要着重强调地方的放权和清理。”王满传说,按照国家法律,市县一级没有设立行政审批权的权力,但各种红头文件却层出不穷,下一步要清理和减少类似情况。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马德怀则对本报强调,接下来简政放权肯定要啃“硬骨头”,要拿那些含金量高的、核心权力“开刀”,有些权力虽然很不情愿下放和取消,但涉及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涉及百姓自由权,所以该下放的一定要下放,该取消的一定要取消。
“下一步要从重视行政许可审批制度改革的量逐步转为质量标准,要坚决取消和下放一些含金量高、政府又不会轻易放弃的核心权力。”他表示,只有这些权力下放了,才能说改革取得了成绩。同时他认为,接下来的放权还是会集中在经济社会管理领域,比如市场准入、资格资质方面的审批。“这些可以交给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去完成。”
本报记者从上述参与放权名录制定的官员处了解到,除了进一步放权,未来将全面清理前置审批,彻底废止非行政许可审批,再次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进一步取消或下放含金量更高的投资核准事项,推出和落实更多向社会资本开放的项目。
此外,在审批目录清单的基础上,将逐步向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迈进,使政府真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有规定必须为”,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真正实现“法无禁止即可为”。
(原标题:简政放权“啃骨头”集中攻关700重点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