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2014—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成绩斐然

30.03.2015  12:47
2014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推进转设工作,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全校凝心聚力,奋发有为,继续保持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齐心协力,努力做好学校转设工作 本学期是学校完成转设工作最关键的一个学     2014—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推进转设工作,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全校凝心聚力,奋发有为,继续保持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齐心协力,努力做好学校转设工作
    本学期是学校完成转设工作最关键的一个学期。学校下发了《迎接教育部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实地考察的工作方案》,学校董事会加大对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购置了土地、图书,建设了眉山新校区,为实验室配备了仪器设备,调整了师资的数量和结构,协调各级政府部门办理了相关权证,学校的办学条件达到国家教育部对转设学校的要求。在转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全校教职工全力以赴,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付出了心血和努力。2015 年2 月,教育部网站对我校转设为四川工商学院予以公示。
    二、依法治校,党建保障,大力推进立德树人工程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举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辅导报告会。召开支部书记以上干部会议,传达学习贯彻省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推进从严治党、依法治教的工作会议精神。在全院开展庸懒散浮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人文学院党总支申报的《创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内容,感受红色文化魅力》项目,荣获川师大2014—2015学年度党支部创新组织活动方案立项。
    二是深入推进“法律进学校”工作。制定《深入推进“法律进学校”工作的实施意见》,邀请省委党校王友平教授作法制讲座;学校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学校党委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了以“国家宪法日”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三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在两个校区培训入党积极分子820人,82 人被川师大党校评为优秀学员。本学期发展新党员171人,预备党员转正252 人。
    三、加强内涵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一贯高度重视教学工作。教务处和各二级学院强化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保证了全校教学秩序稳定运行良好。坚持了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抽查两校区17 名公共课教师28个班级的课堂教学,共发放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1375 份,收回有效问卷1293 份,学生评教平均分数为92.58 分。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督导专家听了302 名教师411 人次的课,全校教师综合考评的总平均分为89.99 分。在教学基本材料检查中,抽查的23 门课程教师的教案都符合学校要求。继续加强学籍的规范性,完成了2014级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工作,连续几年学生学籍处理、电子注册零差错。
    进一步拓宽学科平台,新增经济学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新进展。申报了经济与金融、土木工程、物流管理3 个本科专业,已在教育部网站予以公示。申报了工程监理、会计与审计、金融与证卷、会计与统计、建筑工程项目与工程技术5 个专科专业。
    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申报《电子技术基础》课为2014 年四川省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中国政治思想史》和《科学社会主义概论》为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征集评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相应课程“精彩一课”》;申报2 个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通信工程学院—上海“贝电”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电子工程学院—恒峰电梯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申报省级教育综合改革项目2 项。全年新增校企合作24 家,通信工程学院和电子科技大学科培中心联合举办通信软件卓越工程师试点班顺利开班。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我校学生在SAP Lumira 大学挑战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环境艺术设计、财务决策、英语口语、英语写作、“创意中国”设计、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广告艺术、舞蹈等大赛中,获得国家级、省级等各类竞赛奖75 项。学校荣获“全国最佳教育改革创    新示范院校”称号、澳大利亚“Altium 中国高校应用电子设计认证”培训资格、“蓝桥杯”全国软件大赛四川赛区两项赛事的承办权。
    继续教育工作进一步拓展。新增两个项目(二级建造师、建筑“九大员”职业资格,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认证)的考前培训。组织772 人次参加自考考试,147 人、455 科次参加自考省考课程考试;组织152人参加教师资格培训的报名注册,337 人参加普通话的考前培训及测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2042 人,会计从业资格证培训120 人;组织72 人参加秘书、人力资源管理师、营销师职业资格的考试。
    四、协同创新,科研工作取得新突破
    全年获省级科研立项21 项、省社会科学重点课题立项1 项,科研成果获奖1 项、科研论文获奖13 项;专著1 部,学生获专利1 项;教职工在各类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181 篇。
    五、内培外引,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加大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工作力度,新评副高3人,初级职称 42人,中级职称38人。选送20名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精品课程师资培训,26名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哲学、社会科学研修、思政课网络培训、职业规划教学认证培训以及其他各类培训。组织青年教职工87人到省高校教师培训中心参加暑期岗前培训,67人取得高校教师资格。学校开展了对全校教职工聘期思想品德,绩效考核工作,评出2014年度优秀教职工75名。
    本学期,广大教师积极进取,敢于竞争,获得全国全省教学竞赛奖。在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楼佳老师获课件组二等奖、微课组三等奖,龙敏老师获文科组一等奖、微课组三等奖;艺术学院雷文彬教授、杨祖佳、刘勃老师的作品入编成都市文联的《中国梦•艺术情美术作品集》。
    六、指导服务,招生就业工作成效突出
    2014 年我校招生范围达全国28 个省(市、自治区),本专科报到学生3931 人。学校召开2014 年招生工作总结座谈会,表彰招生工作先进集体6 个、先进个人25 人。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接待用人单位1000 余家,提供就业岗位2 万多个。截至2014 年8 月25 日,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6.43%。
    七、联合培养,国际交流合作上新台阶
    经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我校获得《聘请外国专家单位资格认可证书》。本学期,法国艺术文化管理学院、英国北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英国知山大学等来我校访问交流;国际交流中心派员参加了英国夏令营中介专场研讨会、中国英国商会举办的外教交流会;在校内举办“敢于梦想,实现自我”国际教育周,举行了赴日本吉备大学,YMCA,泰国博仁大学,赴美带薪实习,美国加州大学等项目宣讲会,吸引了许多学生参与。
    八、以生为本,学生工作不断创新
    学生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外国语学院从本学期开始,除毕业班以外,均安排任课老师担任班主任,协助辅导员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校团委以志愿服务为抓手,组织学生到团结镇敬老院、团结小学等开展志愿活动,使志愿服务成为我校服务地方的有效载体。学工处、团委、各二级学院以生为本,继续坚持我校传统的养成教育,扎实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加强了学生学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咨询服务,助学帮扶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组织学生参加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法制教育等各种报告会17场次,举办了迎新文艺晚会、纪念一二•九运动79 周年知识竞赛、高雅艺术进校园京剧专场晚会、第六届舞蹈节,第五届市场营销大赛暨商品展销会、职业规划大赛等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校园文化活动的品牌、层次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在第七届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中,获得一等奖6 项、二等奖8 项、三等奖9 项。学生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青昱文学社在第十届全国青少年“中华情中国梦”征文中获得“百优文学社团”称号。
    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经管学院学生李瑞堂、罗召兵创办了翰瑞商贸有限公司,主营金丝楠木家具。一年多的时间,现已开设10 家专卖店,家具累计销售额已达960 余万元。在2014年“创青春”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我校学生团队荣获铜奖2 项;在成都郫县第二届青年(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三等奖1 项。
    九、改善办学条件,综合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加大了图书资料建设的投入。成功开通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咨询人数达1,9368 人次。眉山校区图书馆顺利投入使用,在建设上达到了理念新、设施完备,自动化程度高的水平。图书馆服务不断创新,成都校区图书馆外语室的“双语服务”、艺术室的“第一课堂”、考试资料室的“考研平台”,眉山校区图书馆的“自修室、教研室个性化服务”等,深受学生欢迎。
    扎实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完成学院两校区视频会议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监控系统、新闻发布系统管理平台的建设。
    各项基建项目稳步推进。眉山校区一期建设工程如期竣工,创造了川师大成都学院建设的“深圳速度”,2014 级新生顺利入住新校区。完成眉山校区学生公寓空调、热水洗浴、直饮水等项目的安装工程;两个校区校车顺利运行。后勤工作成效明显。后勤资产管理处圆满完成各项后勤任务,为学校的正常运转做出重要贡献。学校代表四川省接受了国家节能考核组的验收,并获得高度赞誉,获得25 万元的节能资金奖励。学校幼儿园被评定为成都市二级幼儿园。
    十、和谐稳定,努力创建平安校园
    学校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强化,为教职工办了大量实事。保卫处做好了学校各类重大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了学校本学期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同时积极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沟通与联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建设平安和谐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