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三十五周年】母校相聚 让爱延续

08.12.2013  17:31

        本网消息(文/新闻中心新闻部 供稿 图/新闻中心摄影部)清晨明媚的阳光唤醒了今天这个喜庆的日子,在喷泉和鲜花的簇拥下,成大迎来了她35岁的生日。35岁的母亲知性而美丽,在校友眼中,母校在经历了时光洗礼后,焕发出新的活力,也给校友们更多的关注,参加返校日活动的校友们也衷心祝愿,学校越办越好。

 

追忆·曾经的美好时光


 

校友回家、参观校史馆、重吃青春饭,见证学校的变化,也在追忆旧日美好时光中有了许多感念。

        作为第一批来参观校史馆的校友,89届信科学院的校友褚伟中回忆起了自己当初在母校里度过的时光,表达了自己对母校深厚但感情,并对未来母校的发展寄予厚望,并希望学弟学妹们在毕业之后在找工作时不要“眼高手低”,抱怨待遇,凡事都得为今后打下基础。

            88级经管学院的校友们对于校址迁移记忆犹新,其中一位校友戏称“当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在读成大了”,原来当时的成大校址在城北花圃路,与小学同用一间校舍。随后各位校友在教室展板上寻找自己老师的名字,充满了亲切美满的回忆。

        生物产业学院78级校友们都已接近花甲之年,看到当年的徐老师,脸上却都露出了腼腆的笑容。时间可以使人老去却不能带走师生情。

        07、08、09级体育学院的年轻校友,离开学校并不久,听着校史志愿解说员的解说,看到展览中成大首届千人环校健身跑的照片时,充满青春和活力的他们寻找着熟悉的面孔,互相“取笑”:“你看你当年多瘦,现在……

说起“重吃青春饭”,校友们都很“感冒”,在参观时就在回忆自己在学校时的情景。有位学姐对荷花池校园后面那家面包坊念念不忘,另一位校友忆起学校食堂好吃又便宜的刀削面时,开玩笑说“我要去食堂吃刀削面”,引得大家一阵欢笑……   


重温·学生时代的梦想

 

 

医护学院1974级医士专业18班同学借校友返校契机,回到医护学院举行毕业“37年”同学会。大家一起回顾了成都卫校(现医护学院)发展历史以及18班的前8次同学会的照片,而这次同学会是18班第9次的同学会。一张张黑白照片,带着他们回到了学生时代,看到曾经的自己、回忆、大家显得兴奋而激动。

18班的同学古天明、郑建华毕业后就留校工作,现为成大副校级调研员的古天明教授告诉记者,18班的同学1974年进校的,大家很珍惜学习机会,班上人才济济,成绩在学校也是名列前茅。18班同学毕业以后都在医院工作,经过自己的努力都成为了各自医院的业务骨干和领导干部,其中还有不少成绩显著,同学们都对曾在这样一个班级感到骄傲。郑建华老师主持同学会  。

老校友们在发言中感谢学校和医护学院为大家提供了相聚的机会,表达了对成都大学的祝福。校友丘小庆说:我从回顾中找到了回忆,也感谢18班同学在科研路上的支持及学校的支持与帮助,愿意为学校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18班的同学虽然举办了多次同学会,但却是第一次到成都大学来相聚,他们同样感到特别亲切,相比以前的卫校,现在医护学院教育教学设施更加完善、学习氛围强、也有很好的文化底蕴深厚,希望成都大学能够越办越好。 

 

感恩·寄托期望的祝福


 



 

          师范学院的校友回母校,与自己敬重的冯素蓉、练仕明等老师相见甚欢。师范学院为成都市及周边地区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中小学教师,陆枋等不少校友现在都成为了自己所在学校的负责人,小有成就的她们感念在学校的收获与老师们的辛勤付出,为母校赠送了三棵银杏树。64级1班毕业留校、现已67岁的冯素蓉老师说“回到母校,就像小蝌蚪找到了妈妈”,自己所拥有的都是母校给的。从事教育事业多年的她一直认为“对于孩子,我们就是养他3年,想他30年,为祖国民族300年”她寄语学院:“文化,尤其是教育,是积累性的创新;愿学院好好发挥校友群体的优势,将基地,实验室与教学更好的联系起来。

        座谈交流结束后,众校友及学院老师齐心协力,共同将树木成功种植。三棵银杏,源于师范学院院徽,象征着三人行,必有我师,也寄托着校友们对老师的感恩、对学院继续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深切期望与祝福。

          生物产业学院迎来了78级化学专业的一批校友,作为成大建校的首届学生,他们同样对母校有着深深的眷念与牵挂,78级同学入学时有大有小,现在回校的他们却显得格外精神、意气风发。蓝柄元校友是书法爱好者,提前多日准备,为学院、学校都赠送了自己的书法作品,寄语母校。在校史馆留言簿、在学院签到处,不少校友都留下对学校的寄语,祝愿学校发展越来越好、有更好优秀人才涌现。 

 

分享·充满希望的明天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等学院返校校友走进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走进实验室与学弟学妹们进行交流,现场进行科创指导;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长沙龙,在媒体工作的校友们有太多的专业学习的建议给学弟学妹们;在美术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管理学院、城乡建设学院、旅游文化产业学院、体育学院、艺术学院、工业制造学院,不少校友通过论坛、交流座谈会,分享人生经历,与同学们讨论大学生活、人生目标等问题。   

美术学院殷九龙“人最重要的是寻找真正的自我”;78级历史专业学长告诫同学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机会专心读书,做好每个阶段的任务”;继续教育学院一位2004级校友说“要终身学习,在成大的学习对我的职业生涯非常有益”;艺术学院康严艺校友“既要能够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更应多读书、多参加学校的活动”;电信学长们“我们不能只为了物质而奋斗”、 “学习就像玩游戏,学一关闯一关”,让“这书读的有点儿意思” ; “没有好的身体,就经不起摔打”,学长们发自内心的感悟与建议,对同学们也许更有帮助。

 

        (学生编辑 王夕彦  杨卓 责编 练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