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学生会从新成员抓起推进学生会自治能力建设

28.10.2014  11:31
作者:陈悦旋 来源:校团委

 
  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会自治能力?如何发挥好校学生会在“三自”中的骨干作用?如何从基本环节着手抓好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建设?连日来,围绕“学生组织自治能力建设年”,校学生会狠抓2014级新成员的招募、培训和管理,进一步明确从新成员抓起作为推进自治能力建设的起点和重要环节。

   面试中的“任务卡”:招募有依据

  大一新同学报名参加学生组织,一腔热情中往往也带有盲目性,而学生会并不是适合每一个同学的发展平台,因此,如何让真正愿意、真正适合的新同学加入校学生会,减少他们的盲目性成为今年校学生会招新谋划的重点。

  在此背景下,今年首创的“任务卡”面试应运而生——根据每个部门的工作性质,校学生会办公室做了配有不同任务的任务卡,让新同学任意抽取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办公室主任白利鹏对于此种复试形式这样解释:“这种有针对性的面试方式,不仅是对个人口才与实践能力的考验,也能让大家加深对学生会的了解与认识,也更是为了让大家充分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不足。”

  选手们对这种全新的复试表示理解,也感受颇多。一位接受“打扫学生会办公室”任务的张同学表示:“打扫卫生看上去很简单,却是对个人耐心、责任心的考验,也是对办公室内部环境的提前熟悉。

  另一位接受“修理三轮车”任务的杨同学表示,这样的任务,让自己重新认识了办公室,知道了办公室的职能不只是整理文档这种“文秘”工作,也需像女汉子一样做各种体力活,这也让她体会到办公室工作的复杂与辛苦。

  除了办公室,其他部门也采取了各式各样的“任务卡”复试,如外联部的“情景模拟”、宣传部的“分组合作”等,大一新同学在忐忑中迈出了自主开展工作的第一步。

  “有的同学只看到校学生会‘高大上’的一面,没有认真思考加入学生组织需要付出的辛苦和努力。”校学生会主席秦振阳谈到,这样也可以根据任务卡的完成情况进一步考核同学们的实际能力,让招募更有依据。

   管理中的规范化:成长给平台

  新成员进学生会以后试用期只有一个月,如何让新成员在这一个月中感受到学生会的实际运转?让学生在短短的一个月中感受到组织带给他的成长?如何让新成员在一个月试用以后的考核中更加理性的选择去留?

  校学生会要求各部门细化方案,把针对新成员的培训、管理细化到每个人、每个星期,让每位新成员“想做事、有事做、能做事”。

  一是从10月25日起,校学生会启动了一系列专门针对新成员的培训,内容涉及组织认知、各部门工作职责、日常办公技巧、基本礼仪等多个方面。

  当天培训会后新成员纷纷表示“这些培训很有用、很实在,它让我对部门工作职责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我会重新规划我的工作目标,希望在学生组织收获更多”。

  二是把工作细化到每个星期、每个人,让每位新成员“有事做”、“有‘大事’做”。在这个环节,校学生会要求学生干部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既要给新成员安排事情、安排工作,又不能以新成员“没经验”为理由只给新成员安排所谓的“脏活”“累活”,要让新成员在学生会有荣誉感、有责任感。

  在这个环节,只有给新成员实实在在的工作、只有给新成员实在的工作机会,才能让新成员进一步认识学生会的组织特点,进一步更加理性地规划自己的发展,而不是简单地、“浑浑噩噩”地在学生会“混”日子,让人性化、规范化的管理倾注在每个新成员身上,让他们切实从心底感受到学生会的温馨。

  于是,“川农最强音”校园十佳歌手大赛、“金鹰干部成长计划”、“学生会自治能力建设专题培训班”、“学生会新媒体建设行动”等校学生会近期重点工作都一一让新成员参与、融入,让新成员切实地在工作中成长。

   离别的“公开信:”离开有温情

  一个月试用结束后,校学生会各部门会根据新成员的现实表现和工作需要,留用一部分、淘汰一部分。

  从学生会以前的实践来看,如何避免新成员“高兴而来,失望而归”、让即使离开的成员也对学生会充满感情?这也成为校学生会加强自治能力建设的一个考验:离开的新成员是对学生会这个组织最好的宣传员、更会把学生会的形象带向全校普通同学。

  为此,校学生会在去年工作基础上进一步策划试用期结束后“给暂时离开校学生会成员的公开信”,向离开的每位成员送上一封信:感谢他们给予校学生会这个组织的热爱,也向大家说明校学生会将会继续为大家做好服务工作:让离开的同学不留遗憾、让离开的同学感受到校学生会的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