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评论:神奇的“手机收纳袋”

18.04.2014  16:56

  上学期,师大报组织了长篇校园观察,讨论智能手机进入高校课堂带来的利弊。日前,洛阳理工学院工程管理系的学生在课前自觉上交手机的新闻被网络热捧,从新闻图中可知,在教室第一排,有一个由几十个小口袋组成的手机收纳袋,每个口袋都标注着不同的姓名和学号,学生们在上课前将手机放入自己相应的口袋,待课后取回。据悉,该方法是院系辅导员李喜荣在网上看到“国内某高校在课前将学生手机统一收集,课后归还学生”的消息时,觉得主意不错,就将此“任务”布置给院里的六个班,以此来戒除学生们的“手机瘾”,没想到效果还不错。

  一直以来,手机问题都是人们讨论的热点,人们知道手机的利弊,却还是深陷于手机的“魅力”中,或许我们应换个角度思考,一味地呼吁学生远离手机是否真的有效。往往强烈的意志与现实是相反的,就像许多人戒烟的愿望很强烈,也尽力去做了,但最后还是失败了,我想对于很多人来说,手机亦是如此,他们需要的不是强烈的意志,而是更有效的方法。

  洛阳理工学院就做得很好,它没有像其他学校一样把“不将手机带入课堂”当表面功夫来做,也不加以强制措施来限制学生使用手机的自由,它赋予手机一种归属感,让每个手机都有一个“家”,这样不仅减少了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还以更直接的方式监督了学生的出勤率。

  也许即便实施这样的特别方法还是不能避免个别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投机行为,但对于改善目前课堂现状来说,这未必不是一个有效的办法。当然,有效的方法不只依赖制度和措施,主要还是取决于学生个人。当大学生们意识到课堂使用手机是对教师劳动成果的不尊重,会干扰课堂秩序,影响授课效果,采取对手机的主动隔离,这样自觉自愿的行为显然比被动依靠“神奇收纳袋”更为有效。

  手机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见证者,我们不知道手机会不会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消失,但我们至少得保证不在手机的世界中迷失自己,为自己的手机找到心灵的“收纳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