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康巴文化研究》提纲论证会

23.06.2016  18:47

    6月22日上午,《康巴文化研究》课题提纲论证会在我校狮子山校区第二办公区314会议室召开。四川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周介铭出席了会议,并致辞,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心愚,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长江学者、教育部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国藏学研究所所长、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霍巍,四川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员何洁,发展规划与对外合作处副处长王德忠,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王川,副教授吴其付,文学院教授马正平,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何毅,讲师邹敏,校办副主任徐文渊,四川大学博士生朱晓舟、陈鹤等校内外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此次会议由王德忠主持。

    周介铭致辞时强调,此次课题研究,对于促进康巴区域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建设,以及精准扶贫意义重大。希望本课题研究依据《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深入、系统开展四川特色文化研究。同时,要求四川师范大学文化艺术产业中心以康巴文化研究为着眼点,围绕康巴文化打造文化艺术原创性研究、生产、展演基地,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推动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王川阐述了《康巴文化研究》提纲编纂的初步设想。他谈到,此次著作涉及康巴文化新视角诠释,除了简述康巴文化学术定义与受其影响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外,着重论述民俗、宗教、文化艺术与非物质文化,以及民族融合发展等内容架构,在研究风格方面,初步设想是既要注重学术的规范性,又要兼顾在文创方面的应用性。

    赵心愚基于《康巴文化新探》大纲提出了修改意见,康巴文化属于地域文化,而中华文化的研究需要各个地域文化做支撑,建议提纲适度涉及关于康巴文化功能、亲族关系、民族文化心理、社会组织形式、婚姻家庭、山神崇拜等。康巴文化属于多元文化交汇之地,大杂烩形式之下,我们不可缺失文化认同感,且需明确康巴文化研究目的和意义。

    李后强谈到,此次项目研究选题价值大,新颖、大胆,同时难度也较大。《康巴文化研究》的“新”可以从视野、形式角度进行尝试。康巴地区诞生于山水交汇之处,可考虑发掘康巴山水文化和红色文化。从经纬度视角看,康巴处于北纬30度,东经100度的辐射区,是重要的地理现象区域。康巴处于一二级阶梯过渡带,过渡带上巴蜀中原文化多元交汇。地理资源角度看,四川盆地共有一千四百多条河流,淡水资源丰富,康巴处于多数淡水河流源头,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从宗教信仰的角度看,康区有藏传佛教五大教派,教派多元。他建议我校就康巴文化多提出一系列问题和猜想,并列明新颖的观点。

    霍巍指出,鉴于该著作服务于学校文化产业规划,可读性较强,应梳理前人文化精髓,采取主流说法,不引歧义,简述学术争论的观点,详谈文作民俗宗教,重在突出使用价值。同时,他对于章节的取舍、详略的安排等技术问题,也谈了自己的建议。

    马正平对康巴从音韵学角度进行了新的阐释,提出康巴文化研究需要从哲学与美学角度进行提炼与提升,使研究具有厚度与高度。

    会议上,在座其他专家学者均热情奉献出合理性、科学性的宝贵意见。

    最后,王德忠就各位在场嘉宾于四川师范大学文化艺术产业中心发展所设立这一课题献计献策,表示衷心感谢,预祝课题研究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