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 坚守平凡岗位 彰显使命担当
今年,是成都医学院建校75周年。75年来,成都医学院为国家军地输送了大批医药卫生人才。他们遍布神州四海,坚守平凡岗位,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成医人的风采。
王永盛——367天后的第二个“汗水脚印”
王永盛,我校2015级预防医学本科1班校友,现为荣县人民医院院感科干事。2021年,刚刚工作一年多,就临危受命、参与核酸采样工作。367天后,在2022年的8月25日凌晨两点,王永盛再次白衣执甲、冲锋到了疫情一线。
王永盛记得很清楚,他在当天凌晨一点半被电话铃声吵醒,当看到是医院的电话,直觉告诉他,是疫情的紧急任务来了。果然,医院紧急调派他到双石隔离点。当凌晨两点赶到隔离点时,他第一个感受就是:这凌晨的天气居然比去年8月23日晚还更热!他没有多想,随即立即“全副武装”去熟悉双石隔离点建筑布局及前期感控措施,然后参与隔离人员核酸采样工作。一趟下来,不知不觉已到了凌晨五点。他的全身已经湿透,护目镜上全是汗珠,甚至呼吸都开始变得困难。脱下防护服、摘下N95口罩,他第二个汗湿的脚印,就这样踩在了双石隔离点的地面上。
截止9月20日,王永盛已经坚守在双石隔离点工作近一个月,是荣县人民医院派遣在隔离点工作时间最长的工作人员。在全县各处隔离点,像王永盛这样的“钢铁战士”还有很多。他们正是用这样的方式,一步一个脚印,为我们踩出了阻断疫情蔓延的最后一道防线。(资料来源于四川广播电视台)
何杰、杨顺华——最好的爱情是共同进步,坚守平凡岗位做不平凡事
何杰(男)杨顺华(女)夫妻二人,均为我校2011级预防医学本科班校友,2016年,二人参加完校园招聘宣讲会,便相约奔赴荣县疾控中心。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何杰夫妻俩放弃了回遂宁老家过年,主动请缨站在“抗疫”最前沿。2020年1月23(除夕前夜)20:16接到疫情电话,何杰马上放下碗筷,10分钟内到达单位集合,火速提上应急包同流调组成员赶赴某卫生院,对病例进行现场核实诊断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不分昼夜的加班,超负荷的工作量,拖垮了他的身体,在开往乡镇卫生院车上因劳累过度睡着而感冒,但仍没停止他抗战的脚步。而当时的杨顺华,尽管已有6个多月身孕,但还是主动请缨,要求加入防控一线的流行病学调查组,经手了全县40例疑似病例资料核实、密接摸排、通知发放、报告撰写、病例随访等工作。为了尽快处理突发的新疫情,经常拖着沉重的身躯加快步伐,忘了自己和腹中胎儿的安危。
半夜三更突然一个电话打来后如往常一样讲解防疫政策是丈夫何杰的日常,而完善资料数据,加班到凌晨亦是妻子杨顺华的常态。他们每天共同做好对返荣人员进行评估,对外地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协查,对高风险人员进行集中隔离和解除等本职工作,严防输入,确保荣县人民的生命安全。 最好的爱情是什么,便是彼此相伴、彼此支撑、共同进步。因为爱情,两个外地人扎根在荣县这片土地上,他们默默耕耘,奋斗在平凡的岗位上。(资料来源于四川广播电视台)
文顺——穿越时空接力,开启军旅生活
文顺,我校2018级药物制剂本科1班校友,今年毕业后唱着强军战歌奔赴军营。
文顺的爷爷瞿加贵(文顺随母亲姓),1953年2月参军入伍,奔赴抗美援朝战场,曾参加在朝鲜西海岸修筑坑道防御体系、保卫西海岸的作战任务,1957年6月退伍,现年90岁。
“去年电影《长津湖》上映时,我还在上大学,那惊心动魄的一场场战斗让我深受震撼,保家卫国、英勇战斗的志愿军战士让我又无数次想起了爷爷,就像从小种下的种子破土发芽,我一下子清楚了自己以后要走的路——先把大学读完,再像爷爷一样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战士!”毅然作出决定的文顺在家人的鼓励下从全国征兵网上报了名,尔后顺利参加体检、政治考核、役前教育训练,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一步一步坚定前行。
“现在对大学毕业生参军入伍的政策实在是太好了,各种优先优待。到了部队我一定好好干,能提干或者考上军校继续为部队做贡献最好,如果不行,回来考研、找工作都可以享受优待。”谈及未来,文顺信心满满。(资料来源于国防时报)
(成都医学院校友办 张璨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