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人文社科研究积极投入复工复产

28.03.2020  04:01

在国内疫情防控的总体形势持续向好发展、党和国家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我校人文社科科研队伍积极投入到复工复产工作中,科研工作持续、稳健推进。

社会科学处在积极战疫、组织好各类科研项目申报工作的同时,积极谋划未来发展。贯彻国家、教育部、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组织讨论、修订《西南科技大学2020-2022年聘期科研奖励办法(哲学社会科学)》,制定2020年社科工作计划。同时,积极组织学校老师申报国家社科基金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专项项目,协助学校有关部门组织申报学校“十四五”规划应急研究课题。支持科研团队和老师们承担绵阳市“十四五”规划前期重大研究课题、《江油市“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规划》编制、江油市“十四五”加强现代化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北川羌族自治县“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规划》编制、北川羌族自治县“十四五”加强现代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研究、《绵阳市游仙区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规划(2020年-2024年)》编制等研究课题,积极服务国家、地方、学校的需要。

老师们不能外出参加学术会议,进行田野调查,就以网络等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线上”各种学术资源进行文献调研、理论分析等开展科研工作,并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积极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经管学院科研人员发挥自己的专业力量,助力政府和事业单位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相关工作,以便精准施策,协助中小企业应对疫情,渡过难关。

    学校各个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也紧锣密鼓地投入到工作中。

四川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研究与辅导中心“战疫心理援助‘心’老师团队”自2月4日开始,全面开展新冠疫情期间的心理援助工作,并开展热线咨询、线上知识普及与志愿者队伍线上培训。

四川循环经济研究中心的广元市农村发展局委托项目、科技厅战略咨询等数个项目已经立项。

    四川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等中心克服困难,收取和汇总申报书电子邮件,利用QQ群在线积极解答关于项目申报、结题等问题,项目申报工作正常进行。目前,中心正进行评审工作准备,积极联系中心学术委员会的专家,进行邮件评审,预计在5月底之前能够完成公示以及上报省教育厅的工作。

文艺学院师生积极行动,与全国人民并肩作战,创作文艺作品助力抗疫,以歌声和绘画向抗击疫情一线的各行业工作者表达敬意。

    四川历史文化故事普及基地持续推进科普宣传工作,组织编译各类文化读本。疫情期间,四川历史文化故事普及基地人员参与编写的《西班牙城市文化与大学精神》已由外研社出版。目前,基地人员积极推进《武胜故事》的编译工作,参与写作《西班牙文学与美食》,预计2020年底出版;联合绵阳市博物馆编译《绵阳古代中医》(暂名),现在提纲已确定,正在进行中文文本撰写。他们还邀请基地顾问画家林山创作推出“抗疫系列水彩、素描——致敬白衣天使”,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疫情期间一线医护人员恪尽职守、勇担使命的坚定决心,讴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救死扶伤、勇于奉献的医护精神。

    此外,各个科研团队工作也快马加鞭,从组织建设、团队目标、学术交流、成果转化和经费预算等多方面制定了2020年工作计划;通过钉钉、QQ、微信、邮件、电话、视频会议等方式,广泛开展团队内部学术和工作交流。目前,多个团队获得省部级项目立项及成果获奖。

(刘芳池    编辑)(社科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