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专题沙龙
9月14日,由我校教师发展中心主办的“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专题沙龙,在办公楼202会议室举行。此次沙龙特邀曹磊峰研究员、李国强教授、徐龙玉老师、马雪老师,从科研、教学及二者关系等方面,与我校三十余名骨干教师进行了诚意分享与热烈讨论。
在专题沙龙的嘉宾分享环节,四位嘉宾结合自身经历及思考,给出了高度凝练但却极有分量的体会感悟,时有妙语让人印象深刻。
“创新创新,步步惊心”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部副主任、科技部某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首席科学家、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获得者曹磊峰研究员,回顾自己数十载求学科研之路,谈到了关于科研中如何进展并突破的三点体悟:其一,对于小问题也要执着地“沉进去”;其二,合作是科研的必需;其三,创新的勇气最为可贵。曹磊峰尤其鼓励新时代科研人员要培养创新精神,而创新还需“走心”,只有做到“步步惊心”,才能在科研道路上有所创新与突破。
“把帽子、头衔不如别人的偏见,当作对自己的一种激励” ——我校制造学院的李国强教授在今年4月份举行的第46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获得了特别嘉许金奖,这也是该项重大国际赛事中以大陆高校作为第一单位的参赛团队跻身角逐并获得最高荣誉的首次。李国强将波折的参赛经历、组建科研团队遭遇的天然成见等等因素,统统当作了对自己的一种激励,并以此激励自己所带的学生团队,指导他们走好“主题突出、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这三步,潜心做好科研,用成绩证明一切。
“身体力行的老师,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 ——来自我校理学院的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首届西南科技大学青年教育教学之星徐龙玉老师,在2016年全国第三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得理科组二等奖的好成绩,创造了我校该项赛事的记录。在沙龙分享环节,徐龙玉动容地谈起了自己二三十年前的小学老师,除了给与她美好的童年回忆,最难能可贵的是启蒙了她对于教育的崇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并且在心底留下了“身体力行,才能感染并影响学生”的深刻烙印。在自己站上讲台之后,徐龙玉老师也是以此为指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而在科研求索的过程中,也竭力让各种想法能够“身体力行”得以落实。
“得法是教学的根本,科研让教学更加得心应手” ——首届西南科技大学青年教育教学之星、我校材料学院的马雪老师,在刚刚落下帷幕的全国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得工科组二等奖佳绩。谈起教学竞赛经历,马雪老师分享了投入、思考、渗透三个关键词,结合自己接触、尝试并应用BOPPPS(Bridge-in,Outcome,Pre-test,Participation,Post-test,Summary)教学设计方法的实际体验,认为教学过程中尤其讲究以“得法”为根本。此外,马雪认为科研做得好的部分,让相应部分的教学也更加得心应手,更易教学相长,符合高校育人的更高境界——教会学生做到知识的迁移、拓展与应用。
在嘉宾分享环节之后的自由讨论阶段,我校教师发展中心第三届骨干教师研修班学员代表、我校教师教育教学合作与促进协会成员等,针对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本科教学中如何渗透科研、科研瓶颈如何突破、教学与科研平台建设、大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应具备哪些素质等多方面问题,与四位嘉宾展开深度交流、讨论,氛围轻松,收获颇丰。
(赵多 编辑)(教师发展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