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报道我校与锦江区政府联手整治校内交通初见成效

04.02.2015  17:51

   4月20日,中国教育报载文报道我校与锦江区政府联手整治校内交通初见成效的有关情况,现将该文转载于此,以飨读者。——编者

  近年来,高校校内及周边上下班高峰期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各种车辆频繁进出校园,给校园内及校门外的道路交通带来极大压力。

   车辆剧增:乱停乱放

  目前,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共有师生员工两万余人,教职工拥有的私家车数量与日俱增,对学校老校区50多年前的“过时”规划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狮子山校区还拥有典型的校中校和校中园——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和幼儿园。在上学、放学时段,接送学生的车辆一路长队,校园内顿时人车混行。尤其是个别教职员工和学生家长过分“就近停车”,交通秩序意识淡薄,车辆乱停乱放、违章占道以及堵塞消防、急救等应急通道现象时有发生。

  “我们校园交通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四川师范大学保卫处处长向吉建说,“但是高校没有交通执法权,管理和处罚无章可循,校外车辆在校内不听指挥,让我们很头痛。”

  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谢名春认为,校园交通不畅可不是小事情,一方面增加了教职员工花在交通上的时间,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与科研秩序,给高校的育人氛围带来不良影响;另一方面更是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急救应急等方面埋下了诸多安全隐患。“教职工如突发疾病,救护车有可能进不来或出不去;如果突发火险,消防车没法及时到达现场怎么办?”谢名春说。

  校地联手:交通有缓解

  为了解决校园内及校门外交通不畅问题,四川师范大学不得不求助于成都市锦江区政府。今年年初,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第三分局领导多次到学校调研,从短期集中治理和建立长效机制出发,共同制定了一系列缓堵措施。

  在交通管理局的协助下,四川师范大学在南大门和北大门外设置了大量硬性隔离设施,进行分道行驶管理;交警三分局专门配置协警到现场指挥与管理。在校园内部的交通瓶颈部位,则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疏导交通,并在校中校、校中园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增加人行横道。对非学校重大活动与特定时段在禁停区域停放的车辆,学校将联合交警部门采取告知性提示、拍照取证并抄告所在单位、记入门禁系统数据库等措施,直至可能由入校执法的交警部门拖离现场。

  交警部门强制性措施的威慑力,使狮子山校区的校园交通状况呈现好转态势:以往,北大门每天早上的行车高峰一直要持续到早上8点20分;综合治理后,早高峰提前20分钟就结束了,节约了师生员工的出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