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合作办学项目获批

24.08.2016  18:34

  我校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合作举办的集成电路工程硕士教育项目于近日获教育部正式批准。项目的获批不仅进一步夯实了我校硕士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基础,实现了我校电子信息主流专业领域硕士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的突破,更进一步拓宽了我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空间,是学校在国际化道路上的又一重要标志,将进一步提升我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我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

  该项目为两年制、双学位、全英文授课的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通过整合两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国际化、创新型的集成电路人才。项目拟年招生80人,其中30人为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计划内录取,其余学生为国际学生。所有被项目录取的学生均在两校同时注册,在完成项目规定的课程学习、项目研究和毕业论文后,将获得电子科技大学和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分别授予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该项目由我校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实施。

  该项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项目以两校的优势学科为基础,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强强联合。电子科大的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排名全国第一,我校是全国9所、西南地区唯一一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单位之一。项目校内实施单位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汇聚了一批以院士领衔、拥有众多“国字号”高层次人才的优秀教师,并在实验设备和平台建设等硬件设施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优势。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于1827年,是瑞典最大、最古老的公立理工类高等学校。瑞典全国约1/3的工程师都出自这所大学。学校在集成电路与片上系统领域的实力位居瑞典乃至欧洲前列。斯德哥尔摩也是欧洲集成电路的重要基地,国内及欧盟的很多高水平实验平台资源也集中于此。

  2.项目高度国际化。一是项目生源的国际化,项目中约40%生源为中国学生,其余约60%学生将面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招生,中外学生同堂学习研究,实现了生源高度国际化融合。二是课程内容的高度国际化,项目将开设16门课程,在11门专业课程中7门课程由双方根据项目要求联合开发。 三是师资的高度国际化融合,所有专业课程授课均以一方教师为主,另一方教师配合进行,学生研究项目和论文写作由双方导师联合指导。四是学生培养环境的高度国际化,按照双方的协议,项目采用1+1的双校园模式,即所有项目学生第一年在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学习,第二年全部转移到我校学习。两种不同的学习环境既是博采双方之长,也为学生开阔国际视野,体验多元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项目的获批,凝聚了双方长期的探索和大量艰苦的努力。

  我校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在通信与抗干扰、微电子和计算机等多个领域有着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主要体现在留学基金委高水平研究生奖学金项目(博士及博士联合培养)、教师互访和联合科研方面。以此为基础,双方开始探讨新领域的合作可能。

  数年间,两校数次互访,进行专门的磋商和谈判,具体体现在:

  2014年5月,欧洲工程教育与创新教育领域的领军人物、芬兰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信息学部首席教授Hannu Tenhunen在上海讲学期间,由我校研究生院、微固学院和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有关人员组成的小组专门赴上海,与Hannu Tenhunen教授会面,探讨微电子领域硕士研究生层次合作办学的可能性。随后,Hannu Tenhunen教授专程来校进行实地考察,并就有关问题再次进行专题研讨。

  2014年11月,校长李言荣率团访问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与瑞方举行多轮会谈,并详细了解该校的人才培养情况,参观了瑞典国家创新署(VIINOVA)支持的国家级战略创新中心Ipack,并与该校领导签署了两校合作协议,启动校级层面教师交流、科学研究及学生培养的全面合作与交流,并明确了双方将开展合作办学项目。

 2014年11月,李言荣校长访问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两校签署合作协议

  2015年1月,由研究生院、微固学院和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组成的访问团再次赴瑞典访问,磋商合作办学事宜,并进一步明确了合作过程中的细节问题。

  2015年6月,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副校长Ramon Wyss一行专程来校访问,进一步磋商合作办学的模式和项目细节事宜,并与四川省教育厅领导会面,阐释两校合作办学事宜的构想,争取省厅的支持。

2015年6月,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副校长Ramon Wyss来访,商议两校合作办学事宜

  两校有关人员为申报工作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体现在:

  中外合作办学是新时期国家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也是进一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中外合作办学大的方面涉及到双方的教育政策和外事政策等,小的方面涉及办学场地、师资配备、教学大纲制定、课程开发、教学进度拟定、财务执行、相关工作人员配备、各自校内多部门的协调、手续的履行等等诸多繁杂细节,以及所有申报材料的撰写、核定等。

  两校的申报工作于2014年启动,此间,两校校内部门进行了多轮的论证和研究部署。在首次申报未果的情况下,两校认真总结,向教育部有关部门和评审专家请教,在他们的执导下,两校又进行多次谈判协商,改进项目设计,修订项目申报材料,最终在2016年获得成功申报。

  两校合作办学项目的获批,是两校进一步密切校际合作的重要渠道,双方将以合作办学为基础,逐步渗透到教师间学术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以及科研领域的合作。这也是我校国际化工作在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的重要成果,它将在我校生源国际化、教师队伍国际化、学术交流国际化、办学模式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的道路上产生重要影响。该项目也将为我国尤其是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急需的专门型国际化高层次人才,为成都打造国家创新型发展城市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