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好榜样 带动乡亲奔小康

16.06.2016  18:13

 

        剑阁县上寺乡在精准脱贫工作中,力争让部分群众先富起来——
决战全面小康 全力精准脱贫
□特约通讯员 郭勇
    剑阁县上寺乡三房村村民何国德今年73岁了,他平常除了帮来村里发展核桃产业的业主扯扯草,每天赚个60元的生活费,闲暇时就和村里的留守老人打打扑克、听听川戏。山里时间长,受地理环境的限制,群众不仅休闲娱乐的方式有限,致富赚钱的门路也更少。“所以,村里还有不少‘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人,存在着‘等、靠、要’思想。”6月12日,剑阁县上寺乡副乡长曹占刚说起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之初时的一些落后现象时,至今还历历在目。
    李敏今年才就任上寺乡党委书记。上任后不久,他便来到上寺乡三房村,为即将进入雨季的核桃经济林指导修建抗洪设施,确保这片“致富林”在雨季不受影响。“要让部分群众先富起来,树立一批好榜样,才能打破固守贫穷的旧思想!”在李敏的构想中,全乡要通过业主带动大户,形成有市场竞争实力的专合组织,以此带动后进群众发展,并把兜底的贫困群众纳入到业主基地上打工,哪怕每天赚个几十元。
    为了起好带动作用,村“两委”积极利用村上发展得比较成熟的土鸡产业,带领贫困群众脱贫奔康。在村里,贫困户何清霜、何正秀家刚领到了村上发放的土鸡苗;村民何正莲家25.2平方米的鸡舍里圈着50只小鸡……“每只政府补贴8元,自己承担2元。这8元代表帮扶,2元是自己养殖要尽责任!”三房村村主任林俸成介绍,村上还保持着每年3万羽的剑门土鸡养殖规模,这个优势就是村里专合组织形成的基础,村上的土鸡协会刚成功出让了协会的冠名权,仅此一项已经赚到十万元。
    接下来,村里将继续做大土鸡的销售,利用给广元市内各饭店配送土鸡的业务,将土鸡款折算为股份,与有愿意的餐饮企业开展合作。“这样做并不是想赚餐馆的钱,而是为了让这些餐馆长久用我们的土鸡。”林俸成说,“只有锅里有了,碗里才有!
    对于三房村的精准扶贫工作,上寺乡党委、政府已胸有成竹,眼下核桃林已发芽,林下的核桃苗圃今年秋季就会见到效益;土鸡养殖半年一槽,短期就可看到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