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揽趣)乐至千年树抱佛 先有树还是先有佛?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段玉清 整理) 春节即将临近,位于乐至县龙门乡金龟山上的报国寺又将迎来如流的香客。报国寺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乐至县香火最旺的寺庙。关于报国寺,最让外人称奇的便是“千年树抱佛”。
什么是“树抱佛”?这个还要从几个工匠说起。
据说在很多年前,几位翻修寺庙的工匠正在大榕树下乘凉,一位工匠的工具掉在树根处,去捡工具时发现树根下的杂草丛中有佛像。工匠的发现很快引起寺庙的高度重视,经过长达3个月的挖掘整理,千余尊摩崖造像浮出地面。这些大小不一的造像神态各异,镶嵌在一棵千年榕树的树根之中,形成了佛与树相应而生的奇异景观。
不过“树抱佛”的奇观很快引起了当地人的争论,“树抱佛”是怎么来的?到底是先有树呢,还是先有佛?
古树有灵气形成“树抱佛”?
仔细观察树抱佛,我们会发现,树抱佛树根的排列与佛像很一致,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是人为修整而成的。不过有专家表示,佛教讲究自然,一般不会去对此进行雕琢。也就是说树抱佛的形态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同时报国寺其他地方,我们发现,在寺里大大小小的数目与不少奇形怪状的巨大山石相应而生,在不少巨大山石上都雕刻着精美的佛龛。可能正是这样的大环境,才孕育出了树抱佛的神奇景观。
那么是什么样的一种自然力量,促使了树抱佛奇观的形成呢?
不少乐至当地人却认为,主要是因为报国寺香火旺,千年古树已经有了灵气,这才出现了“树抱佛”。
千年古树有灵气?当地人流传了这样一个故事:据说曾经有人在树抱佛前做法事,古树的其中一棵枝干已经腐朽了,但是人们做法事的时候,它却纹丝不动,而是等人都走后才掉落下来。
还有一个故事:树抱佛的那棵千年古树在上任主持圆寂之后,突然枯死,而在接下来的主持到来之时,又死而复生。
总之,在不少人的口中,树抱佛上的那棵古树并不是一株简单的植物,而有一种神秘的超自然力量。
揭开古树、佛龛的年龄之谜
如果从科学的角度来研究呢?要研究树抱佛的形成,绕不过的一个问题就是先弄清楚到底是先有树还是先有佛。
测树根年轮、观察树根横截面、CT扫描……要测量古树的年龄看上去很简单,但专家还是遇到了不少麻烦。原来,目前我们看到的这棵古树只是原来树的三分之一,中间缺少了三十厘米的树心。这就意味着,即使用最科学、最准确的方式也不能测算出古树的年龄。佛像年龄测算也并不容易。通过考证,考古专家没有在佛像上见到任何关于年代的文字记载。
不过这并没有难倒专家。经过仔细观察,考古专家发现树下最大的佛龛叫做观无量寿经变,非常具有时代特点。原来中晚唐到五代阶段,四川十分流行这个题材。由此,专家断定佛龛的出现应该在中晚唐到五代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再来看古树,专家们通过对树皮厚度等进行测量发现,古树的年龄应该在七八百年以上的历史。
到底是先有树还是先有佛?
古树和佛虽然被推断出了大概年龄,但要清晰地还原“树抱佛”的形成过程,还需要更进一步准确判断古树和佛龛出现的时间。
经过进一步调查,专家在树抱佛的旁边发现了一块造像碑。从细节雕琢、工匠处理手法等细节来看,专家推断,这块造像碑的建造时间和树抱佛中佛龛的开凿时间相距时间不会相差上百年,应该是几十年,或者更短。由此,只要推断出这块造像碑的建造时期,就可得出树抱佛中佛龛的具体建造时期了。虽然造像碑很多字都模糊不清,但专家还是从中发现“大蜀广政”几个字。根据这几个字,专家在清代道光年间的乐至县志中发现了这块碑文的全部内容。至此,可以推断出佛龛的造像年限大概为大蜀广政二十六年,也就是五代后蜀的963年,距离现在1000多年。
佛龛的具体建造时间确定了。那么古树呢?有专家指出,栽种榕树是四川寺庙的普遍现象,不少寺庙内榕树的栽种时间与寺庙建造时间相隔不远。由于报国寺建于隋开皇二年,距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所以古树的栽种多半为建庙后不久。由此专家推测,应该是先有树后有佛。
但树抱佛现场另一个发现很快将专家的结论推翻。在古树其中一根树根后面,还隐藏了一个小佛龛,如果先有树后有佛,人们又是如何在树根后面雕刻出如此精美的佛龛呢?对此,专家解释,的确为先有树,后有佛。但树抱佛奇观可能为先建好佛龛,旁边的树根再经过漫长的成长过程怀抱住佛龛而形成。准确地说应该为先有佛后有树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