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牦牛变肉牛 进京签约共创中国肉类好食材示范基地

17.12.2015  11:16

  (记者王向荣)12月11日,受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政府委托,由中国肉类协会组织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中国烹饪协会、中国饭店协会等单位组成的专家组,在北京召开青海柴达木福牛肉品鉴会。会上,中国肉类协会与海西州政府、海西莫河骆驼场三方共同签订创建“中国肉类好食材”示范基地项目合作意向书,共同力促柴达木福牛产业发展进入市场快车道。

  柴达木福牛是以青海高原牦牛为母本、黄牛为父本生产犏牛、母犏牛再以安格斯牛等优良肉牛为终端父本,应用牦牛远缘种间杂交技术生产的商品肉牛。柴达木福牛既具有牦牛适应高寒气候、耐粗饲、抗病能力强的生物学特点,又具有生长发育快、饲料回报高、产肉量高的基因禀赋,且具有营养丰富、低脂肪、高热量的优质牛肉品质。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品鉴会前,专家组对柴达木福牛相关数据进行了充分的科学研究论证。会上专家组认为,柴达木福牛兽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脂肪组织乳白,肌肉组织色泽红亮,肌内脂肪沉积分布细密,雪花纹明显,弹性适中,气味纯正。煎烤产品香味浓郁、口感细腻、鲜嫩多汁,保持了牦牛肉固有的纯正风味,回味悠长。专家组表示,柴达木福牛整体食用品位高档,可作为高档西餐烹调原料,而且在高档中餐与营养食品开发方面也具有巨大潜力。专家组建议,增加科技和资金投入,加强标准化建设,扩大生产规模,尽快开发更多终端产品。

  据介绍,柴达木盆地具有纯天然、无污染的生态环境,海西州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日趋完善。当地产业带内用于柴达木福牛生产的天然草地全面采取休牧和轮牧,以科技为支撑,实现草畜动态平衡的同时,通过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实现了柴达木福牛产业提质、上量、增收的目标,成为海西州精心打造的百亿元产值的农牧业“发展核心”。

  据悉,目前海西州建成柴达木福牛产业核心试验基地、养殖示范推广基地、规模育肥基地、屠宰加工龙头企业等,年种植牧草近20万亩,出栏柴达木福牛5000多头。柴达木福牛作为海西州农牧业的重要“产业泵”之一,支撑起农牧业转型升级。柴达木福牛产业通过创建“一个模式”、建设“四大体系”、开发“四大产品”,构建了从生产源头到终端市场的完整产业链。作为循环农业的核心产业,推行多元化发展,成为一、二、三产业的“粘合剂”,形成了良种繁育、肉牛饲养、饲料加工、屠宰加工、生物制品加工、市场流通为一体的循环农牧产业。福牛产业上连草原畜牧业、横接种植业、下连生物加工产业,并向环保产业延伸,向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迈进。

  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会长许尚忠表示,柴达木福牛肉产品的开发创新了牦牛传统的生产模式,实现了牦牛肉产品多元化,为形成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保护当地品种资源和生态环境意义重大,在拓展和开发牦牛肉产品的同时,将促进地方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有利于提高我国牦牛产业效益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