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问题找症结 打通“最后一面墙”

18.06.2014  10:50

今年4月,被评为雨城区28个后进党组织之一后,一个个客观存在的问题被“”出来,姚桥新区蒙子村的村干部坐不住了——“换届工作以来,整个支部未进入战斗状态,党支部领导班子表率作用差,服务宗旨意识淡薄,制约了蒙子村灾后重建、征地搬迁的进程。”“党支部引领服务能力弱,工作缺少活力和动力,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戴上这顶“后进”的“帽子”,蒙子村党支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找准症结、多管齐下,着力解决班子、队伍、制度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打通干群关系“最后一面墙”。

全覆盖 巡回走访群众

李阿姨,你的女儿这几天可以去市区桃花巷做孕检。”16日,手里拿着《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记录卡》,蒙子村妇女主任王美下乡走访时,碰见从外面归来的村民李承蓉,“检查是免费的,让她有空就快去哈。

在蒙子村党支部中,28岁的王美属于“新鲜血液”,在去年村级组织换届时,她才从成都回到家乡参加选举。

尽管是本地人,王美在工作中还是发现了自己的“短板”:与群众接触少,基层情况不熟悉;群众工作千头万绪,需要细心和耐心。

王美的感受,正是蒙子村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查摆出的问题之一。在意见建议征求中,不少群众反映村干部“服务意识不浓,进村少、入户少,落实工作大部分时间停留在村委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办法不多”。

反思我们的工作,确实存在不少问题。群众觉得村干部进村入户少,我们就主动下访;群众感到党支部引领全村发展的办法少,我们就多想点子。”蒙子村党支部书记曾子军介绍,在梳理了全村党员的情况后,蒙子村制定了党员下村走访安排表,由村干部和村里的20余名无职党员开展巡回走访群众活动,在征求意见建议、了解群众所想所需的同时,向群众宣传征地拆迁政策,通过零距离接触,打通干群关系“最后一面墙”。

目前,蒙子村将收集到的问题按序号进行梳理,并逐条提出整改措施。

随着一个个难题的化解,有效缓解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也推动了当前工作的开展。其中,效果最明显的是拆迁工作。

由于北外环线、名雅快速通道等重大工程均要经过蒙子村,该村的征地拆迁任务繁重,如果有关拆迁政策宣传不到位,工作很难开展。

我们在巡访中,仔细和群众算清发展的账单,在了解他们需求的同时,也解答他们的疑惑。”蒙子村文书张世霞表示,按照房子必须倒、道路必须修,政策绝对不变、私搭乱建绝对要拆的工作要求,蒙子村的征地拆迁工作顺利推进,目前拆迁率已达93%。

想点子 找准发展新路子

蒙子村所处的地理环境特殊,属于城市建设规划的边缘,又是半山半坡之地,土地不成片,全村多年没有支柱产业,村民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

说居民不是居民,说农民也不算农民。”曾子军道出了蒙子村发展中所面临的“尴尬”,村民人均收入在姚桥新区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在收集民意中,有村民提议,为何不将搁置多年的旅游产业发展计划重新提上日程,建设一个姚桥新区金鸡关生态养生园项目?

几年前,我们成立了金鸡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但由于时机不成熟一直没发展起来。现在,随着北外环线、名雅快速通道的建设,蒙子村的地理位置优势就凸显出来。”曾子军介绍,位于蒙子村的金鸡关与竹箐关、紫石关、飞仙关齐称雅安四大雄关,“丹灶金鸡朝西阳,金鸡飞过老仙家”名句流传至今。蒙子村计划利用自然生态环境的优越条件和较深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打造人文景观,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目前,村上正积极和外地投资商对接,洽谈合作事宜。

另一方面,蒙子村决定转换思路,将劣势转为优势,盘活现有林地资源,发展林下养殖,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我们力争今年12月底前实现村支部面貌明显改变,带领广大群众做好当前灾后重建、征地搬迁、城市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 ”曾子军表示,打牢基础没有止境,服务群众无穷期,希望通过集中整顿,在“班子建设取得新成效、队伍建设得到新起色、制度建设推行新举措、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中,实现党组织从管理向服务角色和功能的转变,提升服务的职能,实现经济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