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鹰是我放飞的梦想——记成都军区某陆航旅直升机士兵专家芮银超
□罗未然 本报记者 王玉姗
1月25日傍晚,川西某机场,直升机的旋翼声渐渐弱下去,一个高瘦的身影迎着夕阳走上前,为刚刚归巢的战鹰做飞行后的安全检查。
他是成都军区某陆航旅机务大队一级军士长、代理分队长芮银超,这是他2014年开训后第一次出勤,也是第3671次为战鹰进行例行保养体检。
入伍25年来,芮银超专注于机务岗位,诠释了一名中国士兵献身强军实践的价值追求。
“总有一天,‘中国制造’会铭刻在世界一流的战机上”
“有老芮在,打胜仗就有保障。”在特级飞行员、旅长栗国的眼里,身高1.83米的芮银超是特设专业的权威,平时大家都叫他“特设一号”。“特设一号”的炼成并不容易。1989年,芮银超入伍成为陆航部队特设专业的一员,专门负责维护直升机的“神经系统”——各种电路和仪表。对于只有初中文化的芮银超来说,电工学、高等数学、逻辑电路等业务知识,如同“天书”。
芮银超在日记本里写到:“既然干了,就要干好。总有一天,‘中国制造’一定会铭刻在世界一流的战机上。我们一定要驾驭先进装备,掌握核心技术。”
25年来,芮银超写了37本业务笔记,先后维护过6种机型,独立和参与完成16项技术革新成果,其中4项定型列装,摸索总结的“电位测量法”、“分割法”、“振动法”等10余种故障排除法被全军推广。
他也是我军唯一参与直升机故障分析手册编撰、新型直升机定型研究的士兵专家,被外国专家尊称为“中国同行”。 2002年10月,一批新机型的4架自动驾驶仪发生故障,两批外国专家前后检查了两个星期,就是查不出故障症结。
故障分析会上,芮银超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专家们按照芮银超所说的思路进行调试,故障消除了。与会外国专家认为,“中国芮”已经达到西方国家一流专家的水平。
“我愿做一根永不断电的保险丝,为战友生命安全保险,为战斗力生成保险,为能打胜仗保险”
“特设一号”是光荣,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芮银超的机务工作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着几百个“正”字。“正”字背后是这样一组数据:排除故障和事故隐患700多起,安全保障2000多个飞行场次,累计1.2万余小时;安全事故保持零纪录。“我愿做一根永不断电的保险丝,为战友生命安全保险,为战斗力生成保险,为能打胜仗保险!”芮银超在笔记本里写道。
芮银超敢于担当,也勇于说“不”。
2005年的一次演习,飞机临飞前出现故障,首长问:“10分钟能不能修好?不行就换备用机!”芮银超心中有数:“没问题!”果然,6分钟内他就顺利排除了故障。
而在2012年的一次救灾演练前,部队里直升机航向系统换了部件,按规定要校验,可校验费时又麻烦,面对紧急任务,领导请芮银超签字放飞。“不行,这不符合安全要求!”芮银超一口拒绝。“故障不过夜,问题不上天。”这是芮银超的工作准则。
2013年4月19日,芮银超在换季保养中发现一架直升机无法正常工作,接连测试好几次,都没有查出原因,眼看天色越来越暗,芮银超打着手电筒,逐条线路排查,直到深夜才将故障排除。第二天,芦山发生7.0级强烈地震,芮银超连夜维护好的那架直升机,首批飞赴灾区察看灾情。“冬天不上机舱,夏天不钻尾梁。”然而,无论三伏酷暑,还是三九寒冬,芮银超都坚持按规程作业,从未省略一个步骤、一道程序,为此他身上留下了22处伤疤。
一次次较真,让“芮银超”三个字成了全旅的安全免检牌,每次执行重大任务,任务名单上都少不了这个名字。芮银超荣获“全军学习成才标兵”、“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21次立功受奖。
“我的心跟随战鹰一起飞翔,每架战鹰都是我放飞的梦想”
“一个人浑身是铁,也打不出几颗钉,会绝活的人越多,我们的战鹰就飞得越高、越稳。”芮银超毫不保留地向战友们传授绝活,已带出35名技术骨干,有5人走上领导岗位,近百人次立功受奖。
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直升机列装后,芮银超劲头更足,再次放飞梦想,“力争服役期内‘玩转’新装备,争取再主编一本直升机故障分析手册,为部队培养出更多的技术骨干……”
事业上取得一次次突破的同时,芮银超却欠下一笔笔亲情债:父亲、妹妹等四位亲人相继去世,他都因执行重大飞行保障任务没能见到最后一面;前妻承受不了家庭重负,带着7岁的女儿离去……
挫折和打击没有动摇芮银超扎根军旅、献身使命的信念。旅政委文银川告诉记者,老芮的努力不仅得到各级领导肯定,也引起航空业界的关注。随着地方直升机业务的发展,很多公司找上门来劝芮银超转业。成都一家公司还开出了年薪30万元、配车分房的优厚条件,可芮银超不为所动。“我的心跟随战鹰一起飞翔,每架战鹰都是我放飞的梦想。”芮银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