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倌儿”代表情洒乡土——阆中市枣碧乡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宋兴卫创业履职纪实

13.05.2015  16:44


    他是阆中市枣碧乡周公寨村十里八乡公认的“能人”。      他的“”得从辞职创业,当“羊倌儿”说起。      他率先在阆中成立养羊合作社,搞起现代化肉羊养殖。短短3年时间,他凭借着敏锐的目光和一股子韧劲,在承包的500多亩荒山薄地上,将乡村农场建起,肉羊养殖、果树和苗圃种植有效结合,趟出了一条致富路,带动当地百姓奔小康。    他就是宋兴卫,是阆中市枣碧乡第十七届人大代表,   阆中市兴鑫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辞职创业闯劲大   与羊结缘再转型 
  在宋兴卫老家,很多人说他是个“闯闯”,笔者走访得知,此称谓源于他早年的一段经历。1983年至1995年,宋兴卫一直在阆中市电力总公司工作,作为一名国企员工,工作稳定,日子舒坦。但他不安于现状,1995年10月主动申请辞职,家人、亲戚和朋友都不理解,觉得他太草率。离职后,他做土建、创建公司、搞房地产,经过10多年苦拼,成为远近闻名的“千万元户”,当年的“闯闯”,如今的名人,宋兴卫的创业故事、财富传奇被家乡人津津乐道。    宋兴卫挣得了第一桶金,荣归故里,逢年过节在老家爬山坡、转田坎时,远望“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周公寨村,自然地理环境仍差,乡亲们外出打工,剩下老幼妇孺,劳动力奇缺,土地撂荒严重,故土山河依旧,却没了生机。此情此景,在他心里挥之不去。作为乡人大代表,自己富起来了,故乡却变化不大,也就在这个时候,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做点实事,带领乡亲们致富,彻底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    2013年,宋兴卫花了半年时间,潜心钻研市场供需、本地资源等情况,自费到河南、河北等地考察,希望在特种养殖上寻得一线商机。在郑州一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场的小尾寒羊、波尔山羊的养殖有特色、见效快、效益高,这给他很大触动,宋兴卫觉得引进这些品种的羊,搞特种养殖能够带动村民致富。2013年底,他在创业上再辟新路,作了一次重大决择,决心放下摸爬滚打多年的土建老本行,鼓起勇气带领村民养羊致富,“宋老板儿”摇身变成了“养羊倌儿”,从熟悉的建筑业转战不熟悉的农牧业,这一次转型是否还会顺风顺水,他能否带领村民致富,质疑声不绝于耳。 
规模效应初显现   种养循环前景好                 2014年初,宋兴卫投入150余万元,开始设计、建设建筑面积超1000平米的标准化养殖场,基础设施完善后,他立即着手从郑州引进250只小尾寒羊、波尔山羊种羊,以及80只商品羊。为了攻克养殖技术难关,他花重金邀请农业院校、畜牧部门的专家作技术指导,并通过亲身实践,刻苦钻研,仅在半年内就掌握了核心养殖技术,初出茅庐的“羊倌儿”现在成了养羊土专家。当年11月,宋兴卫的养殖场就出售商品羊70只,平均每只售价1800元,纯利润可达800—1000元。    养羊的良好市场前景,让宋兴卫看到了希望。2014年,他发起成立阆中市周公寨兴鑫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51户农户入社,准备带领乡亲们大干快干。但规模化养羊的饲料来源、粪便处理等环节让他犯了愁。不过,这些“拦路虎”没有难倒头脑灵活的宋兴卫,他知道变则通这个道理,于是打起了养殖场周围数百亩荒山、荒地的主意。    其实,发展循环农业,实现种养业的有效结合,是宋兴卫早就盘算好的。2014年底,他流转撂荒山地533亩,配套建设了抗旱池、灌溉管网等基础设施,将边角台地、山坡充分利用,用以种植养羊所需料草,他还成片整理荒地,引进种植美国蓝莓、台湾贡品梨、台湾甜枣、新疆薄壳核桃等优质果树。同时,他熟练掌握了羊粪发酵还田的技术,解决了山地贫瘠的问题,流转土地所栽种的各类果树成活率都在90%以上,真正实现了种养业的循环发展。    如今,宋兴卫已经积累了搞种养业的丰富经验。2015年,他又成立了阆中市兴鑫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在3年内实现种羊1500只的规模,商品羊养殖500只的规模,带动合作社社员养殖商品羊5000只以上,种植美国蓝莓等高档水果500亩。据宋兴卫介绍,他的终极理想还不止于此,发动乡亲们搞乡村旅游才是他的大目标。 
致富不忘故乡人   真情履职传民意 
  多年来,宋兴卫在发展产业的同时,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更为建设家乡出力。2010年,他垫资80多万元为本村群众修建了长约2公里的水泥路,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问题。正因为这个举动,他赢得了当地群众的拥戴,在2011年被推选为枣碧乡人大代表。    当选代表后,宋兴卫时常把“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句话落实在行动上,带领父老乡亲共同致富是他的人生追求。他在扶危济困和指导创业上慷慨助人,秉持既“输血”,也“造血”的观念,先后为30多位病残人士、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捐款十多万元,当得知乡敬老院的老人有养羊的想法,他及时无偿送上几只小羊给他们饲养。在养羊初见成效的时候,他挨家挨户拜访,说服村民一起养羊,一次说不通,就走访两次,最多的登门五次,通过“软磨硬泡”和承诺给予技术、资金支持,宋兴卫最终赢得了乡亲们的普遍支持。面对土地撂荒,无人耕种的问题,他以每亩350元/年的价格流转,并与农户签订合同,确定租金每5年正常上调,既保障了农民权益,也实现了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此外,他还探索出了适合偏远山村的养羊模式,那就是将自己养殖场的小羊交给农户饲养,成年后再以适当价格回收,这让很多留守老人既找到了事做,还赚到了钱。现在,宋兴卫的农场采取“公司(养殖场)+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已有16户社员养殖波尔山羊286只,小尾寒羊30只,22名乡亲在合作社打短工,平均月工资在2500元以上。2014年,合作社社员宋传辉养羊110只,当年出售60只,年内纯赚6万元,他逢人就说,“真没想到在家里养羊比在外打工强多了!”       宋兴卫始终认为,人大代表是人民选出来的,是荣誉,更是责任。在当选乡人大代表的4个年头里,他不单以创业带动乡亲们致富,更善于利用自己生活在农村的优势,在工作之余走村串户,与群众面对面、心对心坦诚交流,认真了解群众疾苦和所需所求,虚心听取群众意见,他把当地经济发展、群众冷暖挂在心间,向党委、政府提出10多条有价值的建议意见,做到了用实际行动履行职责,真正体现了一名基层人大代表的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