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林·治污·野放——四川大力推进“大保护”

31.05.2018  15:59
  森林遍布, 瀑布悬挂, 湖泊点缀……初夏时节, 森林覆盖率达71.04%的四川洪雅县吸引着如织游人。 如今, 推进“大保护”守护好绿水青山, 成为四川社会各界的共同追求。

  育树成林留住青山

  槽渔滩镇玉岚村坐落于四川洪雅县的群山之中。 山间垂落的两条瀑布, 为村子增添了灵动之美。 这些年, 全村实施退耕还林2700多亩, 加上原有的1.7万多亩林地, 青山绿水成为全村宝贵财富。

  “村子周围都是森林, 空气好, 夏天特别凉爽。 现在, 到村里来避暑、 游玩的游客很多。 ”玉岚村党支部书记牟国刚说。

  玉岚村八组现在开了6家农家乐。 “绿水青山带给我们源源不断的收入。 ”54岁的村民余国祥介绍, 他利用自家房屋, 整理出4间客房经营农家乐, 一周能收入1000元左右。

  槽渔滩镇林业站站长黄华说, 全镇8个村1.9万余亩土地实施了退耕还林, 育林、 护林、 爱林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深植根在干部群众心间。

  作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 洪雅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四川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实效的典型缩影。 四川省林业厅数据显示, 近年四川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 年均造林1000万亩以上, 全省目前森林覆盖率比2012年提高2.8个百分点。

  整治污染守护绿水

  四川有“千河之省”之称, 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816条, 总长度9.64万公里, 河流治理成效直接关系着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牢固。

  在玉岚村, 余国祥回忆起过去将污水直接排入河道的情景, 显得不好意思。 如今, 他主动修建起化粪池, 收集处理家里及所开农家乐产生的废水。 “所有污水都要进池。 正是因为环境好了, 我们才能开农家乐。 ”余国祥说。

  四川扎实推进河长制, 主要河流均由2名副省级领导担任“双河长”, 全省设立河(段)长8万多名。 “河长要巡河, 和群众座谈, 共抓大保护, 现在群众主动保护河流的意识非常强。 ”洪雅县委宣传部部长李国华对于河长制的成效深有体会, 他担任河长的丰产水库保持着一类水质。

  四川省环保厅紧盯问题, 铁腕治污。 全省有序推进沿江化工污染治理, 整治“散乱污”企业3.5万余家, 关闭或搬迁养殖场1.3万家, 将21万家养殖场纳入监管。 目前, 四川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超过国家下达目标。

  野放国宝延续种群

  去年底, 在栗子坪自然保护区, 两只大熊猫“映雪”和“八喜”从笼中奔向森林, 这是我国最近一次野化放归大熊猫。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和民表示, 人工繁殖的大熊猫通过野化培训, 回归自然以后, 会对野外小种群的血缘改善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大大降低小种群的灭绝风险。

  今年5月中旬, 8万余尾不同规格的长江鲟在长江上游宜宾一处自然水域放流。 这是我国在长江鲟资源收集与人工保种取得成功的基础上, 为长江鲟自然繁殖与野生种群重建采取的积极措施。

  长江鲟是我国特有珍稀鱼类, 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干流和金沙江下游。 以前, 受水利建设、 捕捞、 通航等人类活动影响, 长江鲟自然种群规模急剧缩小。

  本次放流的长江鲟, 包括已具备自然繁殖条件的50尾以及幼鱼5100尾、 鱼苗8万尾。

  “一个物种要长期生存下去, 必须要自然繁殖。 通过这次大规模、 多规格的放流, 我们希望这些长江鲟能成长为繁殖群种, 真正做到野外群种重建。 ”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说。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 四川省领导表示, 四川要切实担负起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责任, 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坚持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 他介绍, 全省9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和55%的自然湿地已划入了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