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林业厅实施六大行动推进林业扶贫攻坚

12.08.2015  10:12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精神,充分发挥林业在扶贫攻坚和助农致富奔小康中的重要作用,近日,四川省林业厅出台《关于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林业扶贫攻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到2020年底,全省四大连片扶贫地区新营造天保工程公益林180万亩,实施退耕还林180万亩,抚育中幼林250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林100万亩,治理石漠化土地846平方公里,实施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1.2万亩,绿化新村500个,连片扶贫地区森林覆盖率提高1.3个百分点。新增现代林业产业基地558万亩,新建森林公园30个,林业基地综合效益提升10%。农民人均从林业上获得收入达到1700元。2015至2020年,累计投入四大连片扶贫地区中央和省级林业建设资金不低于170亿元,超过同期全省林业总投入的60%。

  《意见》提出大力实施生态固本、产业富民、就业增收、改革增效、科技扶智、设施强基等六大行动,推动生态面貌和产业发展条件显著改善,促进农民从林业上获得收入大幅增加。生态固本行动方面:划定并严守林业生态红线,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加强现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逐步扩大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试点范围,谋划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项目并争取国家启动实施;加大中幼林抚育、低产低效林改造和木材战略储备基地改培力度,提高林分质量、生态服务功能和经济产出;引导和扶持贫困户实施荒山造林,建设“绿色银行”;加强林业血防工程建设,促进疫区群众增收,防止因病致贫返贫。产业富民行动方面:支持发展木竹原料林、木本油料和特色干果等现代产业基地,开展林下生态种养等立体循环经营;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和独特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支持农民有偿转让生态景观资源使用权,或以作价入股方式参与旅游企业经营;鼓励采取联办林场或联户经营提升规模效益,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发展现代林业产业;加强招商引资,帮助引进培育壮大一批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实施社区发展项目,支持农民发展庭园经济和改善人居环境。就业增收行动方面:允许在集体林地上实施的林业重点工程由村集体组织农民自建,鼓励和引导在国有林地上实施林业重点工程的施工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当地农民参与工程建设;支持提供政府购买服务的林业企事业单位,在由有关部门共同确定政府购买服务标的的价格、服务标准和询价基础上,通过竞争性谈判由专业合作社或村委会组织农民提供服务;鼓励国有林场、森工企业、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单位,优先聘用周边贫困农民从事服务性岗位或季节性工种。改革增效行动方面:推行以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经济林木(果)权证和村级互助担保合作社为主的新型林权抵押贷款改革,研究探索以生态景观评估价值、门票收益、基础设施等作抵押物申请生态旅游专项贷款的途径和方式,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将贫困地区社员数达到50户且成立时间满1年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财政扶持范围;支持开展国家三级公益林利用试点,拓宽农民发展生态经济产业的空间。加快推进国有林场和大小森工改革,建立充满活力的国有林区新体制。科技扶智行动方面:开展林业优势特色产业重大科技需求调查,实施关键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建立林业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常态化对接机制,支持林竹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新标准和新模式转化和推广应用,经济林良种使用率达到65%,推广示范面积10万亩;强化技术指导、咨询、示范和培训力度,建立林业科技示范点150个,培养林业技术能人1000名,培训基层林农100万人次。鼓励科技特派员领办、创办、协办科技型林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新型林业生产和经营主体。设施强基行动方面:加强国有林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实现林区与周边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棚户区(危旧房)建设收尾,使3.4万户职工早日住进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支持国有林场修建断头路和硬化道路,改善发展条件;完善林区作业道路和灌溉设施,降低农民生产成本;加强林业站等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群众生产资料和生命财产安全;落实农民改善住房条件所需采伐限额,保障重大开发建设项目和民生项目所需林地供给。

  《意见》要求各级林业部门: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找准本地区林业扶贫攻坚的薄弱处、切入点和突破口,健全扶贫机制,完善扶贫方案,落实工作责任,传导工作压力,整合要素资源,建立起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林业扶贫工作推进机制。二要强化政策扶持。优先满足贫困地区对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和林业产业建设任务的需求;对连片扶贫非少数民族县森林植被恢复费和育林基金省级分成部分原则上重点支持其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争取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将集体和个人所有天然起源商品林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推进湿地生态补偿改革。三要加强协调联动。各级林业部门要确定专人,负责上传下达,做到政令畅通;贫困县林业部门要逐户摸清实情,了解农民发展意愿,并在每年9月30日前,将次年需求逐级上报省林业厅;切实加强对下指导,帮助解决扶贫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四要完善监督考核。加强对林业扶贫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督查,切实关注和及时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着力抓好政策性补助资金兑现落实的监督检查;细化年度扶贫目标任务,通过“”指标,形成“”约束,兑现“”考核。五要躬身做好表率。各级林业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深入精准扶贫联系村,宣讲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引导基层把握和执行好省委的决策部署;林业部门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田间地头和农家小院,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支招出力,在林业扶贫工作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争当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