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胜阻代表:构建“滴灌式”到人到户的扶贫模式

13.03.2014  12:12

(记者 李哲)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地方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需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扶贫的体制和机制,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当前,我国有近1亿贫困人口,扶贫开发重点县共592个。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文化事业发展严重滞后,部分已经解决温饱问题的群众因病、因灾返贫问题也很突出。“部分地区年年扶贫年年贫,这表明扶贫资源精确瞄准不够,工作有效性不足。针对这一问题,应构建新型滴灌式的到人到户扶贫模式,建立扶贫退出机制,实行扶贫的动态管理。”辜胜阻如是说。

  辜胜阻认为,精准扶贫需做到三点。

  第一,精准扶贫要精准识别,瞄准扶贫对象,实现精准帮扶,精准管理。要将扶贫资金花在刀刃上,应完善评定标准,参考GDP规模、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地方财政收入等指标,尽快制定并优化扶贫开发重点县退出标准。

  第二,精确扶贫应做到扶贫“到人到户”。需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录入贫困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确保扶贫信息的真实、可靠。加快对贫困户建档立卡,做好精准识别、因户施策,把“大水漫灌”式的扶贫变成有针对性的“滴灌”式扶贫。

  第三,要将扶贫工作纳入地方官员考核范围,建立脱贫时间表,对贫困地区的考核要摘掉GDP挂钩的关联,把农民人均收入提高、脱贫人口数量占比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家庭农场等纳入考核范围,真正把帮扶工作落到实处,以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