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需把握的要点
□韩松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正确解读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把握好政策界限,对推进这项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谓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对原有农业经营体系的一个扬弃,不是彻底的变革。原有的农业经营体系就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集体统一经营与家庭承包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宪法》《土地管理法》《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都是这样规定的。
但是,在现实的农村经济生活当中,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集体统一经营普遍弱化,在有些农村甚至已经看不到集体的统一经营,只有农户的分散经营,家庭的分散经营,其规模狭小,严重影响到农业的现代化、社会化发展。而农户家庭经营也存在困难。因此,多年来的发展要求改变这种状况,趋势是发展适度的规模经营、通过合作经营,通过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的社会化和现代化程度。
另一方面,全国也有一些农村集体在坚持集体经营,没有实行包产到户。它们只有集体经营,没有农户家庭经营,而且集体经济发展得还比较好。你能说它们没有实行双层经营不符合法律吗?所以,在法律上也要明确地肯定集体经营,给集体经营明确的法律地位。
第三个方面的问题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地都在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如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公司加农户的产业化经营。这表明农业经营体制已经不完全是家庭承包经营。因此,现实的发展要求从政策和法律层面,对农业经营体制做出变革。《决定》提出的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一方面继承了家庭经营的合理成分,强调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地位,另一方面又突破了原有的表述,提出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地位,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这是对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政策调整,其意义就在于推行与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经营体制,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我们在认识这一政策的重大意义,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正确解读政策界限,把握好执行的方向,防止出现偏差。为此,有以下几点务必引起我们的注意:
第一,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这是本次农村土地改革的一个前提,所以对本次相关改革的解读,是在坚持农村土地的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对集体所有权实现机制的完善,不是土地所有制和所有权性质的改变,不是集体土地国有化或者私有化的改革。因此,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也必须坚持集体土地所有权。
第二,必须处理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与家庭承包经营的关系。新型的农业经营体系并不是对原来的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的否定,而是在其基础上的完善,这是由农业生产受自然力作用的自然生产过程的特点决定的。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并不意味着对承包制的动摇。但是以往的承包制的实践表明承包制有不完善之处,主要是承包经营权的权能不够充分。主要是在流转方面有许多限制或者对有些问题不够明确,例如承包经营权入股的问题、大户承包的规模问题、资本下乡经营农业的问题。另一个问题是不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这次《决定》就通过对承包经营权的赋权,充实承包经营权的权能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在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政策引导,只可鼓励农民,不可强制农民。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地位不变,切实维护农民的承包经营权,就是尊重农民的既得权益,尊重农民的意志自由。农民的承包经营权是农民参与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财产权,也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财产权利基础,没有农民的承包经营权的自主行使,家庭经营、家庭农场、合作经营、公司加农户的企业经营等等都谈不上。农民的承包经营权入股、流转向家庭农场、大户经营、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都必须建立在农民自主行使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因此,不能在推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过程中损害农民的承包经营权,而必须尊重农民承包经营权,切实加强对农民承包经营权的保护。
(作者系西北政法大学物权与土地制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