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省长杨兴平专程来校考察 对我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给予肯定

29.06.2016  12:34
作者:李劲雨 来源:宣传统战部

  
  6月28日,副省长杨兴平专程来校考察,先后参观了校地合作基地、校史展览馆、雅安教学农场,4个国内一流实验室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动物抗病营养实验室等,听取了校长郑有良对有关工作汇报,认为我校作为四川省属唯一“211工程”高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开放办学理念令人称赞,对我校在全省精准扶贫工作中做出的突出贡献给予肯定,要求继续弘扬“川农大精神”,全面提升教育教学和科研质量,进一步服务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把学校打造成开放、合作、富有活力、国内外知名的综合型大学。

  上午10时许,杨兴平一行参观了名山万亩生态观光茶园,茶园的核心区是名山茶树良种繁育场、雅安市现代茶叶科技中心。我校茶叶专家团队参与了现代茶叶科技中心的建设与茶叶研发工作,那里既是我校茶叶科研与教学实习基地,也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雅安服务总站茶叶产业部的所在地,正在全方位进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及新产品的研发、选育与推广。

  杨兴平一行对茶树品种、数量、物联网、产品加工等进行了解,并询问有关工作。

  在校史展览馆,杨兴平认真听取郑有良等人对学校110年发展之路的介绍,数次举起手机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师资力量等有关发展现状的文字和照片进行拍照。

  下午2时许,杨兴平一行参观了位于成都校区的动物抗病营养实验室、动物衰老与抗衰老研究工作、果蔬栽培生理实验室、果蔬分子遗传实验室、风景园林学院实验室、土壤标本馆等国内或国际一流实验室,就研究工作向师生仔细询问。

  在座谈会上,郑有良从“坚持服务转型发展,突出抓好扶贫攻坚”、“ 坚持创业带动就业,扎实抓好就业创业”、“ 坚持以一流为目标,强力抓好学科建设”、“ 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切实抓好师资队伍”四个方面,重点汇报了我校取得的成绩,尤其针对全校师生帮助全省88个贫困县脱贫的6种典型做法及下一步规划作了介绍。

  近年来,我校秉持人才培养是立校之本、科学研究是强校之路、社会服务是兴校之策、文化传承创新是荣校之魂的办学理念,坚持学生为本、学术为天、学科为纲、学者为上的治学理念,继承和发扬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扎实推进一流农业大学建设,着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获得了国内同行和地方政府的高度肯定。近年来,我校在推进全省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扶贫工作覆盖全省88个贫困县(区),专家们科学分析贫困原因,深入研究扶贫办法,全力助推脱贫致富,让各种“治贫方”、“脱贫方”、“致富方”在贫困地区落地、生根、见效,老百姓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

  第一次来校考察的杨兴平,对我校取得的各项重量级成绩如数家珍,认为四川农大作为四川省属唯一“211工程”高校,在省内高校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杨兴平指出,四川农大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牢牢把握好的办学方向,学科之间、门类之间繁荣发展的态势逐步显现,现代化农业高校的育人和服务功能一步步地变为了现实,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成绩突然、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成就斐然、科技成果产出实现跨越、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成绩比较显著,这些成绩的取得在于发展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理念科学,充分表明历届领导班子精通办学,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郑校长在汇报中的一句话让我非常感动,他说‘我们办大学,不是说学校现在拥有什么,而是社会需要我们做什么,大学应为社会多做事情。’作为一所高校校长,能够拥有这样的境界让人高兴和感激。”杨兴平说,这是一种开放办学的理念,是一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大学必须这样办。

  杨兴平说,我省在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当中,在推进“两个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关键时间,四川农大要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使命,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大胆作为,为全省经济发展做贡献。他深刻剖析了全省省情,要求深刻认识省情与当前面临的历史任务,准确把握精准扶贫的科学内涵,充分发挥农业高校的资源优势,特别围绕精准扶贫创新培训模式,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精准解决贫困地区突出问题,为我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他强调,在扶贫攻坚的大局当中,地方部门和高校不能各自为政、单打独斗,要树立一盘棋的观念,互相协调,紧密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四川农大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从而显著提升扶贫开发攻坚实效。

  省教育厅副厅长洪流、省农业厅副厅长涂建华、省扶贫移民局副局长王小刚、省中医药局局长田兴军分别发言,表示将全力以赴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与四川农大积极配合,以具体举措加强对学校的工作支持。

  副校长张强、杨文钰、陈代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斌,校级领导秦自强,副厅级调研员何临春,党委常委、党政办主任丁林及相关职能部门、学院、研究所主要负责人参会。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微信 更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