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条大路通“小康”

12.04.2016  13:16

 

——黑水县农村道路建设工作纪实

 

(通讯员 施芝川 周琴)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尤其是在农村,交通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黑水县80%的村寨都在海拔2600米以上的高半山,要实现脱贫摘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村村修通水泥路犹如箭在弦上,势在必为。而黑水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交通事业作为民生之本,一路铺路架桥,一步一步地在朝着全民小康的方向而努力奋斗。

 

大手笔   交通事业蓄势腾飞

 

十二五”期间,投资1.2亿元建成全长47.736公里的卡红路;2012年,投资4222万元,建成17.366公里,有着“挂壁”公路之称的慈坝乡村道,并于2014年完成15公里安保设施建设;2013年建成四板沟桥、八字桥、谷汝桥;2014年建成色尔古镇五里村桥、地渔桥,知木林弼石桥,芦花镇铁别桥;投资1600万元,完成8公里多的子石路建设,投资5230万元,完成5条农村安保工程;2015年,投资2.7亿元,完成16个乡71个村共452公里的农村公路提升改造工程……

 

一条路,富了村民,一条路,带动了村庄发展、一条路,盘活了资源,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这样的故事正在黑水县各村一幕幕上演。随着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打通,千千万万农村百姓共享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果。

 

近日,笔者走进双溜索乡热十多村,宽敞平整的通村水泥路犹如一条条洁白的哈达,从国道、县道延伸向广袤沃野,延伸至老百姓家门口。但是回想起修路时的苦楚,老百姓都历历在目。

 

为了修通组道到家门口,我们哭了,但是组道在2015年10月20日那天,修通了,我们全村的老百姓都哭了。”热十多村组长叶主瓦甲,回想起修通组道那天,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如今,116条1023公里农村公路,犹如一条条玉带蜿蜒缠绕在黑水版图上。该县变一条条黄泥路成了水泥路,走进黑水的青山绿水间,只见新村错落有致,红瓦片石墙点缀其间,农村公路犹如彩带飘进村落和座座高山。

 

大发展   带活农村特色产业

 

现在这路方便多了,我们在地里面种植的大蒜3块多一斤,还没有到收获的季节,早早的就下了订单。以前,路不畅通,收购的车爬不到上山上来,地里种出来的东西真的换不了几个钱。”双溜索乡俄瓜村支部书记龙忠说起以前的路就“伤心”。

 

几度风雨,几度秋,经过多年的建设,通村水泥里一村一寸的往前延伸。一条条星罗棋布的天路穿山越岭,直冲云霄,盘旋在了该县的座座高山上,一条条崭新的农村公路给农牧民群众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说起村道建成后带来的好处,该县芦花镇查拉村的村民颇有感触:“以前种了菜人,背到菜市场,走半个小时,菜卖十几块钱,现在一卡车就把一地的菜都拉到县城、拉到省城去换成钞票了,路修好了就是方便。”路通了,乡村客运,运货的卡车穿梭在农村水泥路上,生活必需品可以直接运送到家门口,种植的农副产品要么就商贩直接来收购,要么就老百姓们直接拿到街上变成现钱,该县各村村寨寨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们享受到了畅快交通带来的实惠。

 

昔日的梦想已经照进现实,通村水泥路,带动了该县农村产业的大发展,“生态蔬菜、藏香猪、早实核桃、凤尾藏鸡、道地药材、本地大蒜”……该县农村迎来了种养殖的“春天”,老百姓的腰包一天比一天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大规划   阡陌交通绘蓝图

 

2016年,黑水将投资4961万元,完成龙坝乡至洛多乡、色尔古至瓦钵乡道改扩建工程,投资575万元,完成洛多乡石古子村、木苏乡日十多村10公里道路硬化,投资306万元,建设芦花镇四美村米尔克组等6个村组道12公里、桥梁一座,投资470万元,建设村庄道路10公里,农业生产道路37公里。同时,黑理路,国道347线建设前期踏勘工作及项目预可编制、招投标工作基本完成,加快建设步伐。届时,黑水县的路网将实现“畅通东西,打通南北,上档升级”的目标和“3个一小时交通圈”基本实现。

 

路通,是县委、县政府民生至上,鞠躬尽瘁的付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的最重要的一步;路通,也是农民群众最大的心愿,农村公路建设更承载着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