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土豪村”:身家亿元以上2人 千万级14人

03.03.2017  12:04
  石坑屯 周金有 摄 - News.Sina.com.Cn
航拍秀气的石坑屯。 蒋雪林 摄 - News.Sina.com.Cn
石坑樱花生态园的樱花已零星开放。 周金有  - News.Sina.com.Cn
航拍石坑屯,只见村中小洋楼林立。 蒋雪林 摄 - News.Sina.com.Cn
来源: n.sinaimg.cn

  原标题:广西贵港“富豪村”成功商人返乡建新农村留住乡愁

    石坑屯 周金有 摄

  中新网南宁2月28日电 (蒋雪林 周金有)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大圩镇有一个小村庄,盛产经济能人,资产在千万元以上的就有14人,百万元以上的就有50多人。

  “最难得的是,这些经济能人致富后不忘家乡,返回家乡投资,建设宜居乡村留住乡愁,以先进的发展观念引导村民发展樱花种植,带动当地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港北区大圩镇新建村村委主任梁美娇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梁美娇介绍,新建村石坑屯全屯近100户,共400多名村民。这个村庄不大,但却有经商的传统,全村有近半数村民外出经商。

  今年50岁的村民吴长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他在重庆做钢材生意,在重庆已买有房子,孩子也已在重庆工作。他在重庆市巴南区修建了一座钢材市场,占地面积1700亩。

航拍秀气的石坑屯。 蒋雪林 摄

  “我们村在外经商富起来的村民,大多是在吴燕萍大姐的带领下从事钢材生意发展起来的。”吴长全说,上世纪80年代初,吴燕萍和从部队退伍的丈夫在贵县县城(即今贵港市城区)开办了一家钢管厂。由于他们的镀锌钢管质量过硬,很受市场欢迎,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他们从村中招人做工,让更多的村民进入这个行业,掌握了技能并熟悉了市场,村民也纷纷开办自己的钢管加工厂、钢管销售门店。

  由于诚信经营、质量过硬,石坑人的企业越做越大、越做越精,成为各地钢材加工、销售行业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并逐渐向南宁、昆明、成都及重庆等西南地区发展。

  “我们在外面赚到钱后突然发现,孩子不愿意回老家过年过节。为了留住乡愁,为了孩子愿意在过年过节时愿意返乡,让他们感觉到回故乡不是受罪而是享受,回乡有着城里无法拥有的体验。我提出在外经商的村民应联合起来,在村里发展休闲农业。”在昆明做钢材生意的石坑屯村民吴长敬说道。

石坑樱花生态园的樱花已零星开放。 周金有 

  吴长敬表示,这些年,在吴燕萍大姐的带领下,村里不少村民成功拓展自己的事业,50多名村民资产过百万元人民币,上千万人民币的有14人,上亿元资产的有两人。把这些乡贤组织起来建设家乡会发挥很大作用。

  吴长敬的提议得到了村里26名成功商人的赞同,吴长敬通过外出考察认真筛选,利用先进的思想观念和丰富的知识,联合屯里的26名乡贤,成立了贵港市至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投资200多万元人民币启动了樱花谷生态农庄项目,去年12月,石坑屯开始种植樱花树,已成功种植了150亩、四个品种共2000多棵,根据目前情况看,长势良好,预计在今年3月初樱花将盛开,形成旅游项目。

  吴长敬介绍,按照规划,村里的建设分两期进行。将建设石坑樱花生态园,占地200多亩,一期计划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引进2600多棵名贵樱花树苗的“石坑樱花园”已经初具规模。樱花园配套建设的项目还有:景区大门、4000米景观道路、40亩鱼塘垂钓游乐园、连理枝许愿岛、生态阶梯观众台、游泳场、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生态旅游公厕;海棠花园、梅花园、美人蕉园、玫瑰园、薰衣草园、40亩有机蔬菜园。

  吴长敬称,一起工程还包括建设30亩有机水果园。辅与种植竹子、三角梅、鞭炮花、格桑花等。石坑樱花生态园,以“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为建园理念,按照原有的山势水系,打造成一幅原生态的山水田园画卷。贵港市至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响应《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发展休闲农业为龙头,立足产业富民。以石坑为核心区,惠及新建村的桂塘片区、白水塘片区。经过五年的建设,计划将“石坑水镇旅游区”打造成国家AAAA级景区。从而引领港北区大圩镇的城镇化,新型农业产业化迈上一个新台阶;助力大圩镇2020脱贫攻坚战;推动大圩镇经济、文化、就业的快速发展。

航拍石坑屯,只见村中小洋楼林立。 蒋雪林 摄

  原来在昆明帮助家人打理生意的石坑屯村民吴长华,今年留在村里,负责组织管理至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要开展的投资项目。吴长华称,由于村民大多外出经商,村里的水田不少已丢荒。公司将采取村民共建的方式,以土地和现金入股。这一做法得到了村里95户村民的支持。

  梁美姣告诉记者,石坑屯的各姓群众很团结和睦,红白喜事互相往来,形成了优良传统。每年大年初四,石坑屯会利用大家都回乡过年的时机,召开全屯座谈会,所有男女老幼都参加,村中有什么公益事业、大事小情,各姓之间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问题可以在会上解决。村里的理事会,各姓都有代表。平时村里出现什么问题、矛盾,党员小组、理事会、户主会“一组两会”会及时通过座谈、协商等形式进行有效调解,村中从未发生恶性刑事案件,也没有黄赌毒等现象。

  石坑屯群众多年来和睦相处,不仅与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有关,还与他们注重文化熏陶有关。一些年轻人主动担当起传承文化的责任。年轻人吴长远在外经商成功后,自费印制了100本吉林师范大学公共选修课书籍《了凡先生家庭四训讲记》,分发给村中的青少年,让他们明善恶、知荣辱、与人为善、敬重尊长、多做好事。现在,敬老爱老、扶贫助困在石坑屯蔚然成风。由在外经商的石坑人成立的石坑基金会,每年都发给每位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养老金150元,逢年过节还会分发猪肉给老人。哪家有小孩考上大学、哪家有困难需要救助,基金会都会进行扶持。(完)

责任编辑: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