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美 产业壮 走在幸福大道上——宁南县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纪实

22.07.2015  11:34

  宁南,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素有“南国风光小天府,金沙江畔俏明珠”的美誉。这里高山平畴,气候温润,一望无际的桑园,犹如翠绿色的地毯,一直铺展到天际;万绿丛中,一个个“蜀风桑韵”新村胜似小家碧玉,分外养眼,今日白鹤滩巨型水电站的上马,更为宁南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平添了蔚为壮观的建设景象。一个生机勃勃、方兴未艾、日新月异、独具一格的西部山区小县正在崛起。

  蜀风桑韵  美丽开篇

  2010年以来,宁南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决策部署,整合投入各类资金17.9亿元,共实施完成特色新村203个,其中新建新村56个、改扩建新村147个,惠及全县25个乡镇、22674户农户。

  新村、新居、新产业、新农民、新生活,“五新一体”是宁南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终极目标。从改造提升到集中新建,科学规划、一张蓝图、统筹协调、梯次推进。新村布局、户型结构、基础设施、环境绿化,统一设计,彰显地方特色。以“前庭后院加小楼”、“西式瓦、青筒瓦铺装坡屋顶”的新民居为骨,以改房、改厨、改厕、改圈的改建民居为架,以鸡犬之声相闻的微田园生态新村新寨为韵,以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农耕文化为魂,风格、色彩、装饰独特。从河谷到高山,一个个“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型、微田园”的美丽新村,连成一片风景,徐徐拉开“蜀风桑韵”新画卷,展现了山水田园风光和自然生态之美。正是“和谐之风喜拂面,乡村新景入画来。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实行项目捆绑,三级投入,促进资源大整合,实现力量大聚集;创新机制,统筹联建,调动了群众主动参与、广泛参与。如今,一条条乡村道路进村到组;一条条自来水管连接千家万户;一条条沟渠管网贯穿田间地头,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蜀风桑韵  产业主导

  宁南,依托天时地利,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坚持产村相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实施蚕桑、烤烟、畜牧、林业、冬季马铃薯“五大富民”工程,成功创建“南丝路”、“幸福核桃”等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20万亩桑园形成一片桑海,10万蚕农组成养蚕大军,年养蚕27万张,产茧25万担,蚕农收入4.43亿元,以南丝路集团为主的十多家企业组建占地7平方公里茧丝绸工业园区,蚕桑产业格局不断延伸,荣获“中国蚕桑之乡”称号。以现代烟基单元为依托,建设现代烟叶产业带。以长运牧业为龙头,建立生猪原种场辐射二级扩繁场带动养殖农户的良繁体系,构建现代畜牧产业集群。利用荒山荒坡,种植核桃54万亩,杉树、华山松等经济林木650万株,配套发展林下“黑山鸡”等畜禽养殖业,林业产业不断壮大,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大力推广“6215”大行桑套种冬季马铃薯模式,种植冬季马铃薯9万亩,倾力打造“全国冬季马铃薯第一县”。

  全县17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强势带动,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引领,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201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123元,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蜀风桑韵  幸福出发

  超前建设,注重管理。新村配套建设农家书法、远程教育站点、医疗卫生服务室、购物中心、技术服务中心、休闲运动广场、垃圾集中处理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村级活动中心设施不断更新换代,功能愈加完善。

  把新村管理权完全交给村民,让新村的每一个老百姓都参与到新村公共事务中来,真正做到管理民主,村民自治。新村群众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积极创新新村管护模式,建立环境整治、社会治安、公共服务设施管理等方面的长效机制,制定人性化的村规民约。新村美丽持久、秩序井然,文明和谐。

  在新村引导成立各种文体队伍,激发群众的兴趣爱好,倡导科学文明新风尚,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充实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升新村文化品味。每天晚饭后,男女老少汇聚广场,有的读书、有的跳舞,有的打球,有的下棋,有的摆龙门阵,没有一处公共服务设施闲置着,到处欢歌笑语,其乐融融。

  民居城市化、坏境田园化、农民知识化、农耕产业化、管理民主化、服务现代化,这是宁南幸福美丽新村的真实写照。

  今天,气势磅礴的金沙江畔,20万勤劳朴实的宁南人,洒下辛勤的汗水,灌溉出如诗般的绿色田园,收获着看得见也摸得着的幸福。而一条更加五彩缤纷的现代丝路,一条更加富丽堂皇的水电之路,也将从这里起源。

  蔡小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