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80后医生患白血病 村民感恩捐看病钱

09.08.2015  12:29

杨华谦到村民家中看病。

杨华谦与病人交流。

担当医生、病人、患者家属三重角色

2002年,19岁的杨华谦毕业后来到了内江市东兴区三烈乡卫生院,面对仅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三大件”的乡镇卫生院,这个80后医生并没有选择跳槽。在交通工具匮乏的年代,他不仅包揽了全乡12个行政村的出诊,行医脚步还延伸到了周边乡镇。

2008年,杨华谦被诊断出患有“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虽然接受了骨髓移植,但2012年,他又患上了“移植术后白血病”。面对昂贵的治疗费用,社会各界伸出援手,有的村民甚至将自己的看病钱捐了出来。

如今,处于保守治疗期间的杨华谦依然坚守在岗位上,用亲身经历鼓励患者,与他们一起共抗病魔。

不嫌弃条件差 80后选择扎根基层

1983年出生的杨华谦是资阳市安岳县人,15岁就开始在内江医科学校中西医结合专业学习。回忆起学医的缘由,杨华谦坦言,学医好处多,既可以为家里人服务,又能造福更多的人。

毕业后,杨华谦来到了内江市东兴区三烈乡卫生院。当时医院的条件非常差,只有3个医生,没有什么像样的仪器设备,来看病的病人只能坐在石凳上等待。可是年轻的杨华谦并没有嫌弃这里,反而暗下决心,要将卫生院发展起来。

工作不到半年,杨华谦先后到了内江市中医院、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进修,再回到卫生院时,他已经成为能够包揽内科、儿科、放射科的全能医生,成为了卫生院的中流砥柱。他的门诊病人,从一天几个增长到30多个,不少人都冲着“杨医生”的名号来看病的。

2003年,卫生院争取到资金,新修了楼房,添置了先进仪器,引进了更多的人才。杨华谦顺势将儿科发展起来,病流量显著增加。

零起医疗纠纷 是医生更是病人家属

医院发展起来了,杨华谦也更忙碌了,上午做门诊,下午巡视病房,还经常出诊。因为年轻且医术好,从2004年开始,他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出诊。

2005年,杨华谦开始担任三烈乡卫生院副院长,并且负责主持全院工作。任职期间,医院没有发生一起医疗纠纷,没有一位病人上访投诉。而他的秘诀就是:对病人无私付出。

农村里大多是空巢老人,杨华谦既要扮演医生的角色,也要扮演家属的角色。借钱给病人支付医药费,背老人上楼做检查,为住院病人打饭、清洁卫生,这些都是常事。

有一次,一位中风患者将大便拉到了床上,她的家属回家做饭了,前来查房的杨华谦发现后,立刻打来水,为患者清洗,还帮她换了裤子、被单等。虽然那位患者意识不太清晰,但是当杨华谦做完这些事之后,他还是清晰地看见了患者流下的两行热泪。

不幸得了重病 村民感恩捐看病钱

2008年的一天,杨华谦将一位患病老人背上二楼做检查时,突然感觉胸口发闷、心累,起初他以为是没休息好,可是情况逐渐加重,全身开始出现点状出血。

杨华谦被确诊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低,容易出血和感染,住院期间,医院多次下达病危通知书。骨髓移植是最好的治疗方法,虽然杨华谦的哥哥与他成功配型,可是面对昂贵的手术费,他犯了难。

内江市卫生局(今内江市卫计委)、东兴区红十字会了解情况后,号召全社会为他捐款。一听说杨医生生病了,曾受他照顾的村民纷纷捐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当时社会各界捐助的善款达13万之多。2009年,杨华谦顺利进行骨髓移植手术。

手术后仅仅休息了半年,杨华谦又回到了工作岗位,除了不上夜班,他依然像以前一样辛苦工作。不幸的是,2012年,他再次被诊断为移植术后白血病。相关部门为他组织了二次募捐,再次募得8万多元善款,后续的化疗费用有了保障。

女友不离不弃 他的心愿是报答社会

患病的杨华谦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位深爱他的女友苏祥敏。两人是校友,2007年苏祥敏追随他来到了三烈乡卫生院工作。

2008年,杨华谦被确诊患病后,苏祥敏不仅没有想过分手,反而在医院里悉心照顾男友。苏祥敏说:“当时全家人都反对我和他继续交往,希望我考虑清楚,为此我还跟家里吵过。”

2011年,苏祥敏不顾家人反对,选择嫁给杨华谦。如今,两人的宝宝已经有8个月了。由于化疗之后免疫力低下,在家里,苏祥敏需要格外地迁就杨华谦。家里开空调只开一会儿就关掉,风扇也是对着墙吹,就怕杨华谦感冒。

一场疾病,两次捐助,21万元善款,杨华谦身上发生了不少奇迹,而他如今最大的心愿就是:养好身体,报答社会。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黄晓庆实习生方丽娟(受访者供图)

投票通道

1、登录华西都市网活动专题 页 面(http://www.huaxi100. com/topic-2015scmy.html)为您心目中的名医,投出宝贵一票。

2、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专题页面投票。

评选对象

全川范围内有医生资质,两年内无重大医疗事故的医生。

分为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口腔科、小儿科、中医科、眼科、美容科、全科及其他科室的名医。

评选标准

公众投票(网络)共占60%,组委会评审占40%(评选细则另附);网络投票页面可对医生的医德医风进行实时点评。

评选流程

推荐时间:7月13日-7月19日分为单位推荐和个人推荐,个人推荐需提供被推荐人的医师资格证及职称等相关证明材料

投票阶段:7月20日-8月10日在华西都市网和华西都市报官方微信的投票平台上进行投票,按照分科进行评选,率先评出前100强,之后100强进50强,50强进30强。

评审阶段:8月11日-8月19日结果公布:8月20日评选出“榜样中国·我心目中的十大名医”、“十大人气名医”以及各科室名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