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校企培育农村电商人才

19.04.2016  12:05
核心提示:“淘宝村”“淘宝镇”的扩张化发展态势表明,我国农村电子商务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急需大量的专业农村电商人才参与其中。

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我国农村、走进农民的生产生活,农村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其中,“淘宝村”“淘宝镇”就是“农村+电商”的代表产物,并呈现出规模化涌现和集群化发展的态势。

“淘宝村”“淘宝镇”的扩张化发展态势表明,我国农村电子商务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急需大量的专业农村电商人才参与其中,提供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持。但就目前来看,各大中专院校并未将“农村电商人才”作为培养目标,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也很少到农村地区就业。农民作为农村电商的主要从业者,大多缺乏系统的专项培训,依靠简单复制、模仿已有模式开展电商经营活动,很难根据不断变化的消费市场和交易环境制订出灵活、变通的运营策略,极大地限制了农村电商的纵深化发展。

立足农村,实施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策略

提升农村电商从业者的专业化水平,需要立足农村、面向农民,实施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策略。

遴选培养对象。 电子商务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和商务贸易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对于受教育程度偏低的农民群体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不适合每一位农民学习。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需要在农民群体内部筛选出更具备学习基础和能力的人员,作为主要培养对象,具体以年龄、学历、工作领域等三个维度作为考量。

明确培养目标。 农村电子商务的顺利开展,除了电子商务专业人员的推进之外,还需要商品生产、营销策划、物流人员的辅助与支持。基于农村地区的特性,更需要从业人员谙熟农村的风土人情,离不开四类人才的支撑,一是具备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人才,二是了解农村乡土特色的电商人才,三是掌握农业产品特性的营销策划人才,四是熟悉农村地区交通环境的物流人才。围绕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需求,应该以培养以上四类人才为主要目标,为农村电商发展塑造一支专业、全面的人才队伍。

确定培养内容。 农业生产能力、电商运营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物流配送能力,是农村电商从业者需要具备的四大核心能力。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契合度和有效性,培训内容也应围绕四大核心能力的习得展开。在此基础上,各地区还可以根据本地区农村电商发展的现实需要,适当增添、调整相关培训内容,确保培训的知识、技能与当地农业生产、电商运营之间有较高的匹配度和适切度。

政府统筹,构建“村校企协同”培养机制

高效运转的培养机制,是培养目标达成的重要保障。为实现以农民为主体的电商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与扶持下,构建村、校、企三方共同参与的协同培养机制。

第一,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的基层组织,对农民群体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对农民群体电商经营意识的培养,需要充分发挥村委会的作用。村委会可定期举办宣讲会,向村民传播电子商务发展的最新资讯,加深其对电子商务的了解。此外,可邀请村内已有的电商经营者作专题报告,讲述其电商经营的事迹和相关经验,让农民看到电子商务带来的实际效益,在领军人物的示范和拉动作用下,培育农民群体的电商经营意识。

第二,在对农民电商的培养过程中,各地区的中职学校应当承担起人才培养的重任。 一是中职学校的招生要求与大多数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相契合,其教学内容易于被农民学员所理解、掌握;二是中职学校的办学点大多分布在县域,与农村地区相距不远,便于农民学员就近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中职学校可开设农村电子商务专业,招收全日制农民学员,系统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此外,要针对农民群体生产、生活规律,在农闲时节推出短期培训班、专题教育课程等多样化教学活动,吸引农民学员接受继续教育与培训,提升他们开展电子商务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

第三,面向农民群体开展培训活动,需要两类企业的参与和支持。 一类是农业领域的龙头企业,为拓宽其产品销售市场、创新经营模式,大多数企业已开启电商运营模式。该类企业可基于其生产需求,招收部分农民工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培养农民工人的电商运营意识与能力;或者开辟可供参观的工作区域,允许当地农民群体入厂观摩,熟悉相关生产、经营流程。另一类是电商企业,通过下乡建设农村经营站点等举措,在延长企业自身的经营战线、开发农村消费市场的同时,也能帮扶农村地区电商平台建设,为农民电商的成长提供学习的载体。

第四,对农民电商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政府的宏观引导与扶持。 近年来,政府陆续推行一系列的政策、项目,指导、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如2014年商务部实施的“电子商务进农村”计划、农业部实施的“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以及国务院办公厅近期提出的聚焦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百万英才计划”等。为更好地发挥村、校、企三方联合育人的积极性,需要政府在宏观层面加以调控和引导,以确保各方参与的力度和效度,提高人才培养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