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帮扶出实招 精准“滴灌”见实效——渠县驻村帮扶精准施策开展扶贫解困工作

18.08.2015  13:26

在扶贫攻坚战总攻号角吹响之际,渠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按照省、市工作部署,紧急吹响“战斗”集结号,组织党员干部“敢死队”,冲在贫困村、贫困户第一战场,紧盯“六个精准”,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因地制宜、分类实施,以抓铁有痕的劲头扎实推进全县扶贫攻坚,有力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走出机关办公室    驻到百姓心窝里

根据全县扶贫对象建栏立卡情况,科学制定《渠县机关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方案》,对结省市帮扶情况,实行县领导挂联、开展部门结对帮扶、组建驻村工作组、落实结对帮扶责任人,“全覆盖”开展驻村脱贫帮扶。 一是领导带头做示范。 通过前期调查摸底,在全县130个贫困村中,遴选出基础差、底子薄的29个村,由县级领导亲自挂包联系,帮助解决具体问题。 二是机关干部做先锋。 在县级部门和乡镇机关中,选出优秀干部组成驻村3人以上帮扶组(其中:帮扶部门派驻1名优秀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或村主任助理,所在村乡镇派驻2名工作人员),每个贫困户明确1名帮扶责任人。 三是因村派人显精准。 根据不同贫困村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实际需求,结合驻村干部部门职能、专业技术等情况,将驻村干部分类派驻到最需要的贫困村,有针对性的开展脱贫帮扶工作。

4月15日,召开全县机关事业单位驻村干部定点帮扶动员暨培训会,400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与村组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纷纷走出办公室,深入到58703户贫困家庭中走访,与群众交心谈心,发放便民连心卡,宣讲扶贫政策,详细了解群众生产生活难题,做好民情工作记录。大走访活动结束后,县、乡(镇)迅速派出工作人员568人全部进驻贫困村,切实开展扶贫解困工作。通过干群齐心协力找“”根,寻“”源,一户一策确定精准扶贫措施,真正做到了“”到百姓心窝里,“”到群众困难处。

健全监管新机制    铸就扶贫尖兵队

出台了《渠县驻村帮扶干部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干部驻村要求、考核管理办法和工作保障措施,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铸就了一批政治强、业务精、敢打硬仗的尖兵队。 一是严守驻村干部纪律。 驻村干部每月要在贫困区工作不少于22天,不准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二是严格驻村干部考核。 各部门派出的驻村干部由县直工委负责年度考核,定期、不定期明查暗访和督促检查,各驻村干部要认真填写驻村帮扶工作日志。 三是强化驻村干部激励。 对驻村干部考核优秀的,组织人事部门可优先列入后备干部或予以优先提拔;对驻村期间不履职尽责,考核不合格的要责成选送单位限期整改。 四是落实驻村干部待遇。 驻村干部由县直工委负责督查每季度出勤天数是否达到22天,签单到原单位按每天80元补助标准发放,交通费按相关规定在原单位报销。

因地制宜定计划    精准滴灌见实效

在前期走访摸清贫困现状的基础上,驻村工作组与群众共同想点子、谋出路、定计划,将整村推进与扶持到户相结合、产业发展与改善基础设施环境相结合、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相结合、就地扶贫与易地搬迁相结合,在重点环节、重点领域力求突破创新,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出了详细的基础设施、富民产业、社会事业、生态建设、新村建设、科技扶贫等扶贫解困计划,并制定时间倒逼表,切实做到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目前,130个贫困村和58703户贫困户全部制定了脱贫计划,基础设施、富民产业、社会事业等各类专项脱贫计划2674个。2015年,全县贫困村投入360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硬化水泥路90公里、新建泥碎路8公里,整治山坪塘18口、建蓄水池3口、水渠4公里;发展特色产业8300亩。迄今已脱贫14096人,占全年任务的56.67%。临巴镇凉桥村是2015年实施扶贫项目的贫困村,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0万元,硬化水泥路4.2公里,发展核桃260亩,有效促进了当地群众增收,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村民们说“我们盼了五六年的路,今年终于实现了,上街赶场不走烂路了,粮食运费少多了,生活上方便多了,扶贫真的扶到点子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