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大学生村官网上建农家小院 帮村民代销
中新四川网12月9日电 (陈正 杨勇)9日上午,记者来到绵阳市涪城区石洞乡。在田永谷老人家缀满果实的红桔林里,见到3位正在忙着采摘红桔的大学生村官。
“这些孩子好啊,不仅帮我采,还帮我卖,而且当场就能拿到钱。这是打起灯笼都难找到的好事哟。”年过8旬的田老汉高兴的说,他家的红桔全是由3位村官开的“农家小院”帮忙代销的,“今年比往年都卖的快,价格也特别好。”
据了解,“农家小院”是石洞乡3位脑洞大开的大学生村官,为帮助本乡村民代销农副产品而开办的淘宝店铺。从10月底正式营业,不到2个月的时间,农家小院已为辖区38户农户代销各类农副产品,销售额近1万余元。
“我们在网上开办农家小院的创意,不是灵光乍现,而是有备而来。”代号“农夫1号”的村官漆晓莉介绍说,今年9月,她参加了涪城区面向全区大学生村官开展的“互联网+”及电子商务培训。在为期两天的培训中,涪城区引进了电商企业作全程培训。最吸引她的便是到电商企业实地参观,零距离地学习操作流程。“那是一次点燃创意火花的培训。”当时她满脑子想的都是回到石洞乡,开一个网店,帮村民们代卖农副产品。
回到石洞乡后,漆晓莉说干就干,联合乡上另外两名村官在网上建起了淘宝店铺并取了个接地气的名字“石洞乡农家小院”,为农户代销农副产品。村官们通过乡上劳动力互助信用平台上看到村民有卖土鸭的需求,便立即联系该村民,将他出售土鸭的信息,发布在农家小院的销售信息平台上。没多久,农家小院迎来开张后的第一单生意,将石洞乡的土鸭销往雅安市1客户手中。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作用,3位村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精于网络技术并善于和顾客打交道的漆晓莉负责店铺维护、客服与项目管理;有着充沛体能的又是唯一一个男生的张春陶负责产品的收发管理;平日里和村民交往密切的朱艳则负责联系货源、物流和宣传。在农家小院,他们有着乡土味十足的代号“农夫”。
3个“农夫”,一有工夫就往农户家里跑,了解他们生产的农副产品,并耐心细致地给农户讲在网上卖东西的种种好处。一旦搜集到货源信息后,“农夫”们立即通过农家小院发布销售信息。在接到网上订单后,“农夫”们便立马赶到供货农户的家里或经营田地里一手提货一手交钱,他们跑得最勤的还是那些年龄大、行动不便、家里又缺劳力、经济困难的农户家里。产品收购后,再按订单要求打包发货。
土鸡36只、土鸭11只、土鸡蛋884个......在朱艳负责统计的农家小院11月农副产品产销情况表上,清晰地记录着13种农副产品的销售数量。每个月,朱艳还要将当月每类产品的销售量排名上墙,名曰石洞乡明星产品排行榜。
“我们的农家小院还为远在异乡的石洞人提供了便利。”朱艳颇说,最近一笔订单就是在江苏打工的石洞人夏先生通过农家小院定了10斤蜜桔,并把农家小院的平台截图在朋友圈里推送。“看来我们的农家小院要‘出名’了。”
3位大学生村官通过开办农家小院在帮助石洞乡村民群众在网上销售农副产品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创业梦想。不到2个月“试水”,农家小院销售额接近1万元。
“成就梦想,除了靠自己敢想敢拼之外,来自政府的支持也必不可少。”漆晓莉坦言。最开始,农家小院只是一个网店,影响力有限。乡上领导在了解村官们开网店帮农户销售农副产品并探索自己的创业路的情况后,给予了大力支持。
据漆晓莉介绍,政府为他们提供了一间20余平方的房子作为电商服务点使用,并投入1万多元资金,帮助他们装修店面、购买桌椅、货架、冰箱、电子广告屏,并请有经验的广告公司来为他们设计店内的宣传展板和对外宣传单。
同时,政府还在全乡召开3次电商培训大会,向各村的干部群众及种养殖大户宣传推介农家小院,引导农户多向农家小院提供优质特色货源,实现双赢。并为农家小院提供了一辆面包车,大大提高收购的效率。政府还相应地减少了3位村官在行政事务上的工作量,让他们集中精力在电商服务方面探索出一条好路子。
政府的大力支持,让石洞乡农家小院的3位“农夫”坚定创业梦想,“下一步,我们还将扩大农家小院的服务功能,不仅简单地代销,还可以开展农事体验游活动,增加村民增收致富的门路,同时帮助有需要的村民代卖代缴费等服务。让村民成为电子商务的受益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