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乡村 守望幸福——丹棱县乡村旅游提升试点项目的实践与探索

05.01.2016  18:40

  丹棱“幸福古村”,作为2014-2016年四川省13个乡村旅游提升试点项目之一,以“原乡风貌”、“乡愁记忆”为主题,着力打造古村落“民宿+度假”乡村旅游新模式。目前,通过整合农口、旅游、交通、环保等方面的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已经完成了入村道路改造、停车场、生活污水处理湿地池、古村沟渠、赵桥水车和挑水池塘恢复、4户示范民宿改造和景观节点及导视系统等项目建设。一个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理念先进、业态丰富的“乡愁古村落”已初具雏形,为乡村旅游上档升级发展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一、基本情况

  丹棱县顺龙乡幸福古村(即幸福村四社)古称赵桥,距县城12公里,面积5平方公里,有农户31户,人口123人(年青人多数外出务工,留守的多为老年人和妇女小孩)。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丹棱·桃花源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幸福古村处于一个西北高东南低的山坡台地上,土墙青瓦的川西民居院落,依山而建,面河而立,错落有致,与自然环境相生相融,是全省少有的保存相对完整的古村落。整个村子以苍翠的山林为基调,以红砂石文化为根基,以民居、庭院、古道、古树、古桥、奇石景观为代表,千年银杏夫妻树、龙抬头、青蛙石、鹰嘴崖、清代石拱桥“赵桥”、大寨梯田、丹马盐铁古道、古城牛角寨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农业学大寨和知青岁月均在这里留下了宝贵的印迹。是上世纪80年代著名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的外景拍摄地。这里阡陌纵横,鸡犬相闻,民风淳朴,村民勤劳善良,依旧保持着传统的农耕民俗,是典型的农耕文化大观园。村内物产丰富,桃子、脆红李、不知火和蜜柚等特色水果春华秋实,四季不断,是一个被时光“遗忘”的世外古村。

  二、项目背景

  丹棱县乡村旅游自上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虽然在规模、业态和服务品质上有了一定的突破,但是仍然没能摆脱吃饭、打牌、采摘的低端发展状态。如何适应市场新需求,做出特色,做出品牌,提升效益,实现乡村旅游行业的升级换代,成为丹棱旅游发展必须突破的瓶颈。2014年,省旅游局在全省开展乡村旅游提升试点行动,顺龙乡幸福村以其独特的古村落资源,被列入2014-2016年全省乡村旅游提升试点13个项目之一,并作为省旅游局直接联系点。保护性开发传统村落,发展“民宿+度假”乡村旅游,正切合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又为全县乡村旅游上档升级找到了切入点和突破口,在省、市、县各级支持下,项目建设得以顺利实施。

  三、指导思想

  在省、市旅游局的指导下,综合旅游专家的意见和丹棱实际,县委、县政府对幸福古村项目建设提出了“严格保护、尊重传统、适度开发、产村相融”的保护性开发原则,探索“民宿+度假”乡村旅游新模式,通过“规划引领、整合资金、示范打造、招商引资”的路径,将幸福村打造为全省的乡愁旅游目的地。省旅游局要求将幸福古村打造成风貌特色化、功能现代化、服务标准化、设施人性化的“古村落活化石”,建成在全省具有示范影响作用的乡村旅游升级版。

  四、主要做法

  (一)编好一个规划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专门聘请了省内知名专家领衔的规划团队编制《丹棱县幸福古村旅游提升方案》。方案在全面分析资源、市场的基础上,明确了项目定位(全省最古朴、最生态的幸福美丽乡村)、形象定位(幸福公社、知青部落)、建设目标、项目业态、实现路径等。根据项目建设的艺术创意需要现场确定或制作的实际,专门聘请了规划专家作为现场艺术顾问,全程指导项目建设中的技术、材料、色彩、外观和区域布局等,确保规划落地不走样。

  (二)突出一个特色

  “质朴原乡”是幸福古村最大的特色,它承载了不少人的乡愁记忆,还承载了上世纪知青上山下乡、战天斗地的青春记忆,是项目建设重点挖掘、重点突出的特色。本着“尊重村落记忆,尊重传统建筑、尊重生态环境”的原则,项目建设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乡村味道”: 一是乡村的灵魂。 村民是这个村落的核心和主体,是古村落的灵魂,只有原住民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发展中,乡村文化才能传承,乡村价值才能得以回归。一方面,示范民宿租用村民闲置房屋和院落进行统一打造,为原住民保留生产生活用房,使原住民不离开原来生活的院子,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另一方面,让村民作为旅游的服务者、经营者、管理者,最大限度地参与到项目建设和后期运营过程中,作为乡村故事和乡村文化的传播者与游客和谐共处,体现了古村的“活性”。 二是乡村的民居。 幸福村民房多数为上世纪60-80年代的土墙青瓦民居院落,不少院落均以当地石条垒基、石条作柱、石板铺院,院内水缸、洗衣板等生活器具均以当地石材为材料,大部分墙体均用土砖砌成,多数还保留了农村传统特色的“堂屋”和“仓房”等,民房院落自成风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项目建设中保留了民房院落原有的外貌、内部结构,只对原有的石板院坝等进行整修、规范,恢复完善“堂屋”、“仓房”等设施,并在院落内适当的地方放置了犁、耙、风桶、石磨、蓑衣、斗笠、竹耙、瓢篼等传统农耕和农村生活用品,将村落传统特色建筑符号推广应用到各个院落装修,使整个院落更具“乡村味道”。 三是乡村的环境。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尊重原有的村落生态环境,不轻易改变原有村落机理。在景观节点和导视系统建设中,镌刻进这座村落的印迹,以谨慎的态度对村落进行自然地梳理。村民经年累月行走的生产便道,“修旧如旧”为旅游步道;废弃的猪槽种上野花野草,既是景观又是安全护栏;将磨刀石做成警示牌,粪桶做成垃圾桶,将干柴整齐码放于墙根成为装饰。村口古树下的石板凳,房前屋后和田边的草垛,屋檐下的玉米棒串,挑水池塘,长满苔藓的石板水渠,溪边桥头的水车和屋墙上斑驳的“备战备荒为人民”字迹,处处都透出浓浓的乡村味道,处处都足以勾起人们记忆深处的乡村记忆。

  (三)建立一套机制

   一是建立一个乡村旅游合作社。 以幸福四社核心区31户村民为主体,发起成立了“幸福古村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整体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打破以前单户散乱发展的局面,充分实现乡村旅游的社区自治。合作社按照章程对区域乡村旅游进行管理运营,并通过章程和“村规民约”对农户实施规范管理;进行旅游服务专业技能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开拓视野,提振信心;负责代表全体村民对外招商招租,与旅游开发企业沟通协调;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对乡村旅游的经营收益进行管理和有效分配。

   二是建立一套农民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 在实践中,合作社将闲置的房屋租赁下来,集中打造示范民宿,并与区域内其他旅游资源一起进行整体招商,由专业的旅游企业进行高标准开发运营,合作社为企业提供协调服务获取收益分成,并以分红、福利等方式让村民受益。在此机制下,农户将实现 “三个不变” (农民身份不变、房屋产权不变、承包土地收入不变)以及 “五重收益” :第一部分是房屋出租费用,按房屋10元/㎡·年,院落6元/㎡·年的标准,以后每5年递增20%,出租农房的农户每年可收取租金5000元左右。第二部分是劳务收益,在建设期间,当地的石匠、泥工木匠和其他闲散劳动力均在项目建设中得到了可观的务工收入;在营运期间,当地村民将通过各类务工的方式参与到乡村旅游中,获得工资收益。第三部分是分红,每年的经营收益由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提取古村落保护基金、技能培训基金后,按贡献度和参与度向社员进行分红。第四部分是经营性收益,有意愿的村民可向合作社申请提供餐饮服务、销售土特产品,接受合作社的规范管理,获得经营性收入。第五部分是土地流转收入,农民可以将果园、闲置的耕地、荒山等统一流转给经营方,进行景观打造,获得土地租金。新的建设营运模式,让每个村民都能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发展中来,公平地享受旅游发展带来的利益。

  (四)做好一个示范

  示范的价值是巨大的,为了让村民看到最真实的东西,项目建设采取了示范引领、分期建设的方式有序推进。第一期确定了示范民宿打造、景观节点、导视系统、生活污水处理等9个项目,其中,重点是示范民宿的打造。按照房屋有特色、原住民少、可用空间大的原则,示范民宿项目筛选了4户不同类型的院落作为先期典型进行打造。房屋改造遵循“乡村原舍”的理念,除对房屋进行必要的安全加固外,未对房屋结构做任何改动。改造过程坚持“旧物新用”的原则,原材料尽可能使用村民的旧木料、旧农具等,因地制宜赋予院落以新的生命力,比如将院子里的鸡棚改成爬满野蔷薇的花架,将杂物间改成充满情调的咖啡厅,将门板改成户外餐桌等。通过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整理,室内设施现代化,让游客住得舒适,室外保留乡野风貌,干净整洁而不失野趣。通过一期项目的实施,村还是那个村,却找到了乡村的形与魂。在一个偏僻的乡野山村发展高端“民宿+度假”的乡村旅游美丽愿景触手可及。

  (五)招好一个旅游企业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通过整合资金,示范打造,幸福古村展现了旅游开发的良好前景与潜力,吸引了众多的社会资本聚焦古村的开发建设。其中,大雅堂酒店有限公司对幸福古村的整体开发运营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多次踏勘、调研和洽谈后,已经与县政府签订了幸福古村50年的投资开发协议。2016年3月,以公司为主导,乡村旅游合作社参与,幸福古村将正式开村迎宾。五年内,幸福古村的旅游投入将不少于1亿元,规划开发田园康体、主题民宿、文化怀旧、乡间夜游等原乡生活、山野体验系列旅游产品,建设野奢度假酒店,向旅游市场提供耳目一新的乡村生活方式,建成全省首个以村落度假为主的省级旅游度假区。

  五、前景展望

  承载着丹棱乡村旅游发展的美好梦想,通过外部力量和内部自治相结合,凝聚村民与企业的互助互利,幸福古村将成为复兴乡村的倡导者,社区旅游的实践者,新乡村主义生活的提供者。在幸福古村的实践带动下,全县的乡村旅游正在绘制宏伟壮丽的发展蓝图,规划一个涵盖丹棱西北部山区21个乡村的国家乡村公园,建设以乡村体验、自然观光、养生度假为一体的参与式综合旅游泛景区,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聚集丹棱广阔的乡村,投资类似“乡村庄园”“艺术公社”等全新业态的乡村旅游项目,推动全域乡村旅游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