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腿村医”陈永根:拐杖走出十万里出诊路

03.08.2015  13:49

8月2日,乡村医生陈永根走在龙泉驿区山泉乡红花村山路上。

  一身白大褂,一根拐杖,一个药箱,这是成都龙泉驿区山泉镇红花村村民们最熟悉、最暖心的身影。他就是红花村卫生所的医生陈永根。过去30年里,陈永根在崎岖的山路上来来回回,为村民们看病,这条出诊路超过了十万里。

  8月2日,54岁的陈永根又背上他的药箱出发了。自从村里修上了水泥路、爱心企业为他安上了义肢,陈永根的出诊路方便了不少。这条走过无数遍的山路,还要走多久?陈永根也不知道,“走到走不动的时候吧!

  拄拐杖走山路 曾差点摔下山沟

  陈永根是村卫生站唯一的医生。8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红花村时,他正准备去四组上门出诊,周日对于他来说,跟平常没有任何区别。

  右肩挎着药箱,左臂撑着拐杖,三十年来,陈永根的装束几乎没有改变,头发却从黑色变成了银白。

  从卫生站到四组,三里的距离,30多摄氏度的高温,陈永根一瘸一拐地走着,额头上渗出了汗水。虽然去年安上了义肢,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独立行走,每次要走山路时,陈永根还是习惯“独腿”,“下坡的时候,脚掌和地面不能很好的贴合,反而还不如拄着拐杖好走。

  通往四组山脚下几户人家的道路,是一条坡度超过45°的泥巴路,陈永根拄着拐杖,小心地挪动着脚步。脚下的泥土滑落,他赶紧将拐杖往后一撑,努力地稳定身体。“没事,没事。”记者上前扶住他,他淡定地笑了笑,“以前摔跤摔多了。

  去年2月的一个夜晚,11组的傅成芳老人突发肺气肿,接到电话后,陈永根顾不得漫天大雪,抓起电筒就往老人家里赶。半路上,他不小心踩空摔倒,旁边就是深深的山沟,幸好,一个树桩挡住了他。

  平均日行十里 30年走过十万里

  红花村位于龙泉山的一个山沟里,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散地居住着600多户村民。离卫生站最远的5组,要走十多里山路才能到达。

  2008年前,卫生站还未成立,村民一打电话,无论是正在吃饭,还是已经休息,陈永根都要上门出诊。那个时候,他几乎天天都要拄着拐杖翻山越岭,左手手掌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从医三十年来,走过了多少山路,陈永根没有算过,但村支书赵祯明和村民们却看在眼里。“平均每天要走上十里路,30年来,走过的山路不下十万里。”赵祯明说。

  近几年,陈永根走过的泥巴路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越来越多的村民家有了摩托车、小汽车,随着交通的便利,他出诊的时候越来越少。不过,那个一瘸一拐的身影还是常常出现在山路上。“有些老人行动不方便,怎么能让他们上我这里来呢?

  走十里山路探访患者,陈永根说走就走,可距离卫生所只有三里路的家,他却几乎只有春节时才回去,“万一有人来看病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