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继续教育大学“扶贫志愿行”走进碑庙大石村——北京理工大学志愿者赴通川区碑庙镇大石村支教侧记

26.07.2016  00:35

【达州电大报道】 七月的通川,骄阳似火。巍峨秀美的大尖山、清澈碧绿的碑牌河畔,不时会有白鹤掠过;千口岭上偶有的凉风像薄荷一样清凉,但依旧让人汗如雨下;凌烟之上,安静的木龙山、娃达山丛林,正陪伴勤劳的大石村村民淬炼天空这片蓝色。

大石村地处通川区碑庙镇海拔1000米的大山深处,是碑庙镇最典型的穷困山村,村里老人和留守儿童较多。由于地处山区,学生的数学和英语基础较差,常常成为升学的拦路虎。很多孩子因为成绩差,早早辍学外出打工。今年暑假,通过达州电大、达州继续教育大学与北京理工大学衔接,7月22日上午,北京理工大学的志愿者杨天威、刘士川、杨小玉(女)等三名硕士研究生经过长途跋涉,来到大石村开展爱心支教活动。

图1:支教现场

在村委的院坝里,他们正在陪孩子们做游戏、上课,与孩子们互动、交流。坐在下面听课的,是大石村和临村(中坪村、石笋村、三上村)暑假闲散在家的56名留守儿童和一些老人。“公道杯、神奇的良心壶”等一个个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小实验,深深地打动着孩子们的好奇心。“珠行万里”的游戏环节,孩子们很快融入自己的小集体、小团队;“我们的大中国”科谱环节,孩子们踊跃举手回答问题,并大声为自己的小组加油、助威、记分。站在一旁观看的老人们,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为他们点赞。活动结束时,孩子们走出院坝,一张张稚嫩的脸上写满不舍。当“爱心志愿者”们离开时,孩子们挥动的小手久久不愿放下……

图2:支教现场

图3:支教现场

图4:支教现场

采访中志愿者杨天威及其同事表示,“此次活动奉献的是爱心,收获的是感动。今后将尽己所能把快乐和知识带给山里的孩子。”参加活动的达州电大、达州继续教育大学副校长叶军告诉记者,此次与通川区武装部和东城凉水井社区等相关单位,组织这次暑假继续教育“扶贫志愿行”活动,是秉承继续教育服务全市精准扶贫的时代主题,主要目的是让留守儿童过一个快乐暑假,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改变整个村庄”的效果。碑庙镇纪委书记曹新表示,此次活动让孩子们开阔了眼界,拓展了视野,增添了革命老区和贫困山区脱贫奔康的无限动力。

图5:支教志愿者合影

据了解,大石村距碑庙场镇3公里,幅员面积6.5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540户,2213人。建卡贫困户210户,551人,特困户11户。目前已硬化公路8.5公里,竣工修建村卫生室和村民文体活动场1000平方米,完善饮水工程整治修建三坪塘2口,建养牛场2个600头,党员示范养鸡户1户500只,养鸭户1户1000余只,1-4社种植安仁蜜柚600株,5-9社种植青脆李9000株。去年已脱贫22户70人,今年预计脱贫157户384人。支部书记李毅告诉记者,今后将继续加大饮水工程建设力度,完成19口三坪塘的整治维修工作,继续对社道和院坝路进行硬化,发展油牡丹2000余亩,培育形成大蒜基地等发展经济,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谭松馥摄影报道)

 

扫一扫,欢迎关注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