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党支部发力 小山村华丽蝶变

07.07.2016  16:29

 

 

发展当中的观音井镇万寿村。资料图片


  记者 刘鑫

  巴中市恩阳区观音井镇万寿村,地处我省西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小村落。几年前,这里还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90%的村民住在破旧的土坯房里,村党支部观念滞后,农业产业更是一直停留在小农时代。

  如今再进万寿村,柏油路四通八达,农民新居立面崭新,现代农业四处开花,村党支部还被评选为 “2016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蝶变如何发生?7月初,记者进村采访,村民们纷纷告诉记者:“这都多亏了这一届的村干部。

  能人示范带动发展

  2014年,被精准识别为恩阳区119个建卡贫困村之一的万寿村,看着成巴高速从村里穿过,望着邻村发展起规模化葡萄、莲藕种植基地,新一届村支部心里不是滋味,“难道我们就这么一直落后下去?当然不能!”支部书记王学伟坚决地摇头。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要转变,就得先从党建入手。

  村支部开始着手广纳贤才,向上申请年轻有能力的“第一书记”;向下发展能人成为党员,并作为后备干部培养。“这几年下来,我们村新发展了3名30岁以下的入党积极分子,他们都是各行业里的致富能手,示范带动作用很明显。”王学伟说。

  在村支部的带动下,张云生、王学良等8名成功人士开始返乡创业,村民们也渐渐放下“土地流转了,我靠啥吃饭”的旧观念,农业产业大项目开始落地开花,万寿村也朝着“产业+旅游”的现代观光农业方向发展。

  “现在我跟老婆一起在园区打工,一个月能挣3000元,算上年底的土地流转分红,脱贫奔康不是梦哟!”五组村民张美强,对于自家目前的经济收入很是满意。同时,占地3550亩,先期投入资金5000万元,集优质粮油基地、芦笋产业园、生态养殖场、特色水果采摘园、乡村酒店等于一体的 “万寿村生态康养园区”,已成功签约。

  创新机制村民增收

  产业项目落地开花的同时,为了解决好产业发展中村民长期获益的问题,万寿村党支部还积极采取 “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鼓励贫困户,以专合社为依托,和生态养殖场签订合作协议。

  “村里的专合社提供种牛、种羊和技术,我负责饲养,然后生态养殖场负责销售,几方合作。”七组村民胡盛军就是众多受益者之一,他还笑着告诉记者:“现在我饲养了20头肉牛,预计今年收益能有8万多元。

  为了增加村民财产性收入,带领村民富起来,万寿村还率先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通过多次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集思广益,村支部确定了三条路子:一是成立了恩阳区万寿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将经营性资产、资源性资产和可转化的公益性资产形成的收益以份额制方式按一人一股折股量化到人,以户为单位颁发巴中市恩阳区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证;二是成立了万寿村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按照“业主+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三是建立“资产量化+贫困户”资产收益扶持机制,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

  “实行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后,每名农户每年至少可增收200元,随着集体资产的不断壮大,这个数字还会不断增加。”万寿村“第一书记”杨溢告诉记者。

  现在的万寿村,“以前的烂泥沟变成如今的引水渠,以前的稀泥路变成了如今的硬化路,以前小田小地变成如今的规模产业园。”村民黎正如说。同时,村支部重点培育的300亩莴笋、200亩彩林,以及3000余棵果树,也已纷纷上马,全村上下正围绕建设 “幸福美丽新村样板区”“扶贫开发示范区”“山区丘陵农村综合开发先行区”的目标,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