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村上拔穷根 帮在心上奔小康

18.06.2015  10:11

在驻村干部的联系协调下,市总工会的干部们都来帮我栽秧,没有驻村干部的及时帮扶,今年我家就只有靠买米吃饭了。

 

近日,看到刚刚插上的秧苗,旺苍县英萃镇响水村卢世友感动不已。

 

其实,驻村干部在村里所做的远不止这些。

 

驻村生活:处处皆有他们的脚印

 

每天早出晚归。由于部分村组不通公路,不管到哪里只能靠步行。翻山越岭、深入农户,常常一走就是一整天,路上饿了,就吃点自带的干粮;天黑了,就住在老百姓家里。“走在哪里黑,就在哪里歇。”近日,常住旺苍县普济镇洪江村的普济镇副镇长蹇军这样总结他们的驻村生活。

 

这里的驻村干部正在为“首贫村”的脱贫致富奔波。而在该县其他贫困村,从规划到建设,处处都留下了驻村干部的脚印。

 

通过精准扶贫和干部驻村帮扶,使贫困村贫困户实现有安全稳固住房,有便民路通达入户,有安全饮水和便利经济的生产用水,家庭有1个增收产业,家庭成员有1个致富明白人的‘五有’标准。”旺苍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负责人如是说起驻村干部的工作目标。

 

定制规划:结对帮扶1.7万贫困户

 

在驻村干部制度建立初期,旺苍县帮扶单位深入贫困村、贫困户了解致贫原因,结合实际需求,帮助97个贫困村和1.7万户贫困户量身定制了脱贫规划,做到了“每村每户一个脱贫规划,每户一张帮扶明白卡、一本扶贫手册”。

 

同时,制作了干部驻村帮扶“连心卡”,方便了帮扶干部与结对贫困户之间的日常联系和帮扶。卢世友家能迅速栽秧,便得益于此卡。

 

近年来,在强化驻村帮扶中,该县把干部驻村帮扶与县级领导联系乡镇、走基层等工作相结合,协调配合25个市级部门、统筹安排131个县级机关单位和35个乡镇对352个村分别组建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建立了6000余名干部帮扶1.7万户贫困户的结对帮扶台账。

 

赏罚分明:机制鞭策驻村干部

 

该县某驻村干部介绍经验时表示,驻村干部首先要树立“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的思想理念,把提升农民整体素质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突破口,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劳务技能培训,为贫困群众搞好农业生产、发展致富产业、提升基本技能、尽快摆脱贫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

 

2014年12月,该县出台《旺苍县创新机制深入推进六大扶贫攻坚工程实施方案》,明确规定:年终考核对精准扶贫的过程、进展和效果进行“一对一”实地评估,对考核排名前30%的评为先进,对排名靠后10%的斗硬追责,并与单位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扶贫工作管理和项目资金投入挂钩。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进一步明确扶贫的紧迫性,以更大程度调动全力扶贫攻坚的积极性,鼓励贫困户树立脱贫的信心,争取早日致富。

 

发展产业:个体汇聚成规模

 

为实现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小康目标,旺苍县按照“产业发展全域推进、基础设施全域覆盖、社会治理全域跟进”的扶贫总体思路,将力争2015年减少贫困人口1.1万人,2016到2017年减少贫困人口2.2万人,2018到2020年减少贫困人口1万人。

 

修公路,建水塘,发展适合每一户人家的产业,驻村干部们都忙得不亦乐乎。同时,作为驻村干部,还需要将农户发展产业的愿望与当地产业发展相结合,形成产业大势。

 

在促进区域扶贫工作中,该县将北部山区、贫困地区作为主战场,全县已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5亿元,建成扶贫新村136个。县财政每年安排1200万元用于扶持贫困户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茶叶、核桃、畜牧、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去年全县茶叶产量达到3022吨,产值实现7.6亿元;核桃种植规模达到45万亩,产值实现1.5亿元;畜牧产值实现11.8亿元。农业特色产业已成为农村群众的“脱贫产业”和“致富产业”。(巴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