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平调研我县农业农村工作

03.04.2014  19:06

  4月2日,省委常委、省农工委主任李昌平深入我县调研农业农村工作,对我县推进产村、产旅相融、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工程建设发展模式,建设灾后新村综合体、新村聚居点建设、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对 渠县 党员干部精、气、神和干事创业精神风貌给予了高度赞赏。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段再青,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陈中华,县委书记王善平,县委副书记、县长苟小莉陪同调研。

  李昌平一行先后深入到渠北、三板、岩峰、水口、涌兴等乡镇,每到一处他都要走进基地看生产,深入新村察民情,与群众亲切交谈,详细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鼓励种养殖业主大胆创新、努力探索、做大做强。一路看、一路走、一路称赞。

  王善平在介绍情况时说,2011年9.18特大暴雨洪灾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渠县 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三化联动、奋力追赶跨越、建设幸福 渠县 ”的总体发展思路和“12345”重大工作部署,坚持“重点目标、重点任务、重点项目”联动推进和重点项目及急难险重工作群众工作法,大思路引领、大手笔规划、大马力推进,开创了经济加快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党建全面加强的崭新局面。在农业农村工作方面,一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建设3万亩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8个幸福美丽新村,新建66个新村聚居点和综合体,建设100万亩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打造100亿生猪产业链。二是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建基地带农户”、“组建专合组织建基地带农户”和鼓励家庭农场建基地带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促进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三是着力深化农村改革,培育新型农民,落实土地经营制度改革,加快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创新农业发展激励机制。

  在三板乡大石新村综合体,李昌平了解到,三板乡采取“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培育产业,建设新农村,实现产村相融,与华橙酒业签订长期协议,实行订单生产销售,解决果农销售难问题。李昌平说,在新农村建设中,当地党委、政府要注重规划,科学布局,加大产业培育力度,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对人力资源、资金、技术等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要采取“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带动群众参与,增加农民收入,真正实现产业带新村、新村促产业、产村相融互动格局。

  来到鹞山新村综合体,李昌平对岩峰镇坚持“政府引导、政策牵引、功能吸引、示范引领”原则,按照“规划民定、产业民议、用地民商、模式民选、建设民管、配套民用”的工作思路,切实发挥农民群众在新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规划建设了新村综合体的模式给予了充分认可。李昌平指出,新村建设要因山就势、显山露水,结合群众意愿规划布局,真正做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保持鸡犬相闻、瓜果飘香、错落有致的自然生态。要加大基础设施、文体娱乐场建设,为农民提供较为舒适的生活条件。要加大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培育民俗文化,打造地方特色。

  水口乡围绕“新村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汉文化旅游发展”三大工作联动推进,促进产村产旅相融互动。引进业主沿览阙路在汉亭、团林、丁字等3个村引导农户集中成片流转土地5000亩,建设核桃基地,组建汉阙经济林木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将承包土地以入股方式流转给合作社经营,由群众自己推选代表参与合作社生产、管理、经营活动,监督合作社的收成、销售等情况,实现账务、财务公开;走“果-蔬、果-经”套种模式。李昌平说, 渠县 探索创新利益分配机制,农民通过“土地流转金+承包经营收入”、“土地流转金+务工收入+国家投入基础设施作为农民收入”、“土地流转金入股+间种收入+管理分红”,以及由龙头企业建设养殖基地,农民通过领养、认养、务工等方式获取收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方式很好,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调研中,李昌平十分关心我县养殖业,在涌兴镇勤俭村,李昌平一行还深入到养殖场为养殖户传经送宝,叮嘱养殖业主要科学管理,加大防疫,争取做大做强,带动一方乡邻共同致富。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段再青,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陈中华,县委副书记、县长苟小莉,县委常委、副县长罗谦,副县长、公安局局长郝勇等县领导陪同调研。(刘黎 廖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