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总理首次出访参加的这场峰会,这两个字极为关键

20.06.2023  19:15
▲6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乘包机抵达柏林勃兰登堡机场。图/新华社

  应德国总理朔尔茨和法国政府邀请,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于6月18日至23日对德国进行正式访问并举行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这是李强就任总理以来的首次出访,其中,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的行程格外值得关注。

  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将于当地时间6月22日至23日在巴黎布隆尼亚宫(巴黎证券交易所所在地)举行。届时将有10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受邀参加,此外还有40多个国际组织、120多个非政府组织和非政府联盟,以及众多社团代表、企业家和慈善家与会。

  毫无疑问,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是今年规模最大、层级最高的国际活动之一。或许,也将成为一些重大国际事件的节点。

  应对全球化遭破坏的新公共产品

  这场峰会之所以叫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对标的是2000年7月联合国启动的“全球契约”计划。 

  “全球契约”计划由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在1999年提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企业可持续发展倡议。该倡议呼吁各企业遵循与人权、劳工、环境和反腐败相关的十项普遍原则,采取行动推进社会目标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施。

  “全球契约”本质上是全球化时代的公共产品,所以全球企业,不管是什么性质、哪个国家的企业,都可以在十项普遍原则上达成最低共识,进而联合行动,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然而,23年过去了,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翻天覆地,全球化面临严峻挑战,甚至被一些观察家判定已经“死亡”。加之疫情、欧洲地缘冲突升级,更使得全球化进程遭遇梗阻。所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去年11月的巴厘岛G20峰会上,提出了举办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的倡议。

  之所以叫“新契约”,意指是要在全球化遭破坏的新环境下,寻找到新的最低共识,进而推动可持续发展。而上百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会,表明“新契约”不满足于全球企业达成共识,而希望政府间也能达成共识。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暗藏了欧洲自主战略的想法。

▲资料图:法国总统马克龙。图/新华社

  倡导改革国际金融体制是首要议题

  那么,新全球融资契约选择在哪里找到新的最低共识呢?峰会名称里的“融资”二字极为关键。

  这次峰会的宗旨就是致力于确立未来全球金融体系的改革方向,推动更加平衡的南北金融对话与合作。

  原因是2023年国际社会将有大量债务到期,未来几年债务状况将更为严重。高债务制约了许多国家在气候、经济和技术方面的改进,扩大了国家间差距,导致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

  国际金融协会5月17日发布的最新《全球债务监测》报告称,全球债务规模目前已达到305万亿美元。其中美国的国家债务规模居全球首位,达到31.4万亿美元。

  许多国家债务节节攀升,与美国不负责任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直接关联。近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深切感受到了尼克松时期美国财政部长康纳利的那句名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麻烦”,所以不少国家纷纷投入到了“去美元化”浪潮。

  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基石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个体系确立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主导权。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直指在全球推进减贫、碳中和、健康等可持续发展目标时,必须改革国际金融体系,这指向了谁不言而喻。

  过去,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呼声主要由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发出,现在以法国为代表,欧洲也发出了这样的呼声。这一变化很可能是历史性的。

▲当地时间6月19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柏林同德国工商界代表座谈交流。图/新华社

  中国的参与至关重要

  当然,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目前只是提出了行动方向,成立了几个工作组,距离构建成一个全球性的公共产品还早。但这反而凸显了这次峰会的重要性,按照东道主的计划,如果峰会能达成一定共识,将在今年的G20峰会等重要国际场合继续推动相关议程。

  早在法国筹备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期间,就曾通过外交渠道表示希望中国密切参与其中。而中国的参与确实至关重要。

  一方面,中国在减贫方面取得的成就为国际社会公认。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全球多维贫困指数》报告显示,早在新冠疫情暴发前,全球111个发展中国家当中就已有12亿人口处于严重的多维贫困之中,这比通过“家庭人均生活费每天不足1.9美元”的标准所测算的贫困人口几乎高出一倍。中国可以借此平台与全球南方国家深入交流减贫经验,这是中国能够作出的贡献。

  另一方面,自去年欧洲出现能源危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裁决美国环保署无权在州层面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不得要求发电厂放弃化石燃料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事实上出现了倒退。中国有必要与其他国家加强交流,寻找新的合作方向。

  而且,中国也有必要在重大国际场合持续发声,廓清谣言。以这次峰会重视的债务危机为例,斯里兰卡外债中只有10%到20%是欠中国的,斯里兰卡学者表示“我们主要死于西方国家的债务陷阱”,但西方媒体借机抹黑中国。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当下全球秩序动荡时期,提供有共识、有建设性、可持续的全球公共产品,是中国这样的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而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正提供了这样的平台。

  撰稿/徐立凡(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刘德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