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祥:充分发挥民航作用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中新四川网12月5日电 (付敬懿)5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李家祥以《更好地发挥民航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作用》为题,在成都就民航事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中的作用作报告。
李家祥指出,中国民航业发展正进入成熟期,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因此要从基础、长远、全面的角度看待民航业。他紧紧围绕怎么认识民航、怎么利用民航和怎么发展好民航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更好地发挥民航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作用。
“交通形态对社会经济的冲击是巨大的。”李家祥说,从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来看,从海运、内河运输到火车、高速公路,每一次交通形态的改变都是一股冲击波,促进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3公里铁路、公路起不了太大作用,但3公里机场跑道,就可以和世界相连。”李家祥表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航空运输适应了国际贸易距离长、范围广、时效快等要求,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据李家祥介绍,国外研究显示,民航业的投入产出比是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最大的,可以达到1:8。而在中国,不同城市、不同区域内,投入产出比不完全一样,如西藏地区高达1:11。而在受地域限制较多的国家,比如新加坡,其民航业的经济贡献占到全国总量的22%。
“机场的建设要与周边园区、基础建设同时规划发展。”李家祥说,要更好地利用民航、形成民航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的局面,以机场为中心,打造新型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发挥空港的核心功能,带动周边地区建设、区域经济的发展。
李家祥表示,在国外巴黎新区、罗马新城的建设过程中,都体现了“机场牵着城市走,城市跟着机场建”的发展模式。在城市逐渐形成后,机场也可再进行搬迁,为城市的发展腾出空间。近几年,全国有16座迁建机场,没有一家亏损。相反,由于地价升值,一些地方在新机场建成后,还有盈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