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平:李家岩水库带给成都的不仅是安全

13.10.2016  19:04

    历经10余年筹划和选址,成都市民期盼多年的城市应急备用水源项目——李家岩水库工程正式进入建设期,并将在54个月后开始为成都中心城区供水。

    对成都而言,建设“城市第二水源”具有双重价值:一是未雨绸缪,为城市建设一个“放心水缸”,增加一道供水安全保险。二是谋划长远,为城市发展预留生态要素,补足可预期的“水资源”短板,许给成都一个广阔的未来。

    成都的历史,与“治水”环环相扣。用“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来形容成都十分贴切,这里的“”很大程度上是指“治水”。成都生于治水,这片土地在远古是岷江的泛滥之地,一片茫茫泽国,古蜀开明王治理洪涝,使“民得陆处”,城市在此过程中逐渐建设成形。成都兴于水利,李冰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滋润了天府之国的沃野千里,也成就了成都“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富庶繁荣。

    成都的现实,需要新的治水智慧。千百年来,成都地表水充足,地下水丰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移世异,近几十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以及都江堰灌区的扩展,城市对水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供水安全呼唤建设应急备用水源,避免单一城市水源地可能遭遇的安全风险。另一方面,都江堰水源地的供应已几近饱和,而城市发展正在提速,对水资源的需求还在增长,迫切需要开辟新的水源地,为城市的未来发展留出空间。这是李家岩水库的使命,也是建设第二水源对成都的价值所在。

    建设第二水源,将为城市发展增加一道安全阀门。对任何一座城市而言,安全都是发展的基础。实践证明,单一水源的城市在遭受灾害、污染的突然袭击时,面临极大的安全风险。2005年的苯类物质流入松花江事件,造成沿岸数百万居民生活用水中断。2012年的广西龙江河镉浓度超标,部分污染水体进入下游饮用水水源保护地,柳州不得不临时寻找备用水源。成都同样面临风险,2013年雨季,暴雨地质灾害造成岷江水质浊度超标,幸而磨儿潭水库在关键时刻化解了风险,然而这个小水库的体量达不到备用水源的标准,仅能保证成都中心城区4天的用水需求。对成都这座中心城区人口超过600万的特大城市而言,建设应急备用水源地是必需之举。

    建设第二水源,将为城市发展预留出空间。纵观国内大城市,北有为北京、天津供水的南水北调工程,南有深圳建设多条引水工程解决水资源难题,水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据权威数据,成都年均用水量已接近都江堰水利工程总输水量的九成,而到2030年,成都主城区如果仍只依靠都江堰供水,每年的用水缺口将超过4亿立方米。成都正处在发展的新起点,无论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还是参与全球产业分工,都将带来人口、产业、资金等要素的聚集,对水资源等生态要素提出更大的需求。

    据了解,早在1980年代,成都市的水利工作者们就曾试图规划应急备用水源地,到最终选定李家岩水库作为成都市第二水源,可谓几经波折,数易方案,经历了无数次严谨而科学的论证。饮水安全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水利工程更被赋予了造福当代、泽被子孙的期望。建设好李家岩水库,更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比如上游地区和库区周边政府和居民要做到对生活污染、农业污染等的严格控制,保护好库区及大坝下游的水陆生态环境。同时,也要做好库区周边地区的林业全产业链规划和实施,帮助水源地保护区群众的持续增收,从而增强环境保护的自觉意识。所谓人心齐,泰山移,同心合力,正向推动,把李家岩水库建成又一个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成都之福,更是百姓之福。

责任编辑:吴俊凡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